-
阿党比周[ē dǎng bǐ zhōu]
-
[ ē dǎng bǐ zhōu ]
指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 出处三国·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
- 示例《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王肃曰或众~,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
阿党相为[ē dǎng xiāng wéi]
-
[ ē dǎng xiāng wéi ]
阿党:偏袒、偏私一方。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 出处《汉书·诸葛丰传》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
- 示例无
-
阿弥陀佛[ē mí tuó fó]
-
[ ē mí tuó fó ]
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念的佛号,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梵amitābha]
-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张寿友曰‘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
- 示例和尚念经,~。
-
阿其所好[ē qí suǒ hào]
-
[ ē qí suǒ hào ]
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 示例吾何能~为?★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
阿时趋俗[ē shí qū sú]
-
[ ē shí qū sú ]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 出处恽代英《再复毕几庵书》故办杂志者,当研究社会心理。然此决非阿时趋俗,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
- 示例无
-
阿世盗名[ē shì dào míng]
-
[ ē shì dào míng ]
阿世:曲意博取世人的欢心。用博取世人的欢心的方法来窃取名誉。
- 出处清·梁启超《新民说》才智之士,既得此以为阿世盗名之一秘钥,于是名节闲检,荡然无所顾复。
- 示例无
-
阿世媚俗[ē shì mèi sú]
-
[ ē shì mèi sú ]
指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 出处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如其《民敌》一书,谓有人宝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见容于人群。”
- 示例无
-
阿世取容[ē shì qǔ róng]
-
[ ē shì qǔ róng ]
指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 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 示例叙述西汉儒学,应该看到多数~的章名小儒,也应该看到少数同情人民的正统儒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
-
阿意取容[ē yì qǔ róng]
-
[ ē yì qǔ róng ]
指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
- 出处《南史·孝义传下·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 示例当英景之间,国势初更,人心观望,执政任事之臣多~。★《明史·高穣胡濙等赞》
-
阿谀谄媚[ē yú chǎn mèi]
-
[ ē yú chǎn mèi ]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 示例无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