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拼音搜索

不时之需[bù shí zhī xū]

[ bù shí zhī xū ] 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 示例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

不识不知[bù shí bù zhī]

[ bù shí bù zhī ] 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 出处《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 示例然尝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顺帝之则”是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不识大体[bù shí dà tǐ]

[ bù shí dà tǐ ] 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 出处《史记·平原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晋·袁宏《后汉记》卷一○臣愚浅,不识大体。”
  • 示例上斥为~,仍谕内监在外生事者听人责惩。★《清史稿·高宗本纪》

不识东家[bù shí dōng jiā]

[ bù shí dōng jiā ]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 出处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 示例荀济人非许、郭,~,虽复莠言自口,未宜荣辱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

不识高低[bù shí gāo dī]

[ bù shí gāo dī ]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 示例

不识好歹[bù shí hǎo dǎi]

[ bù shí hǎo dǎi ] 不知好坏。指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 出处《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九阿姐]方才告诉我许多话,说你不识好歹,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悦。”
  • 示例给你们读一点古书总是好意;古书又不是毒药,竟会这样胡闹起来,这明明是~呀!★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十五

不识局面[bù shí jú miàn]

[ bù shí jú miàn ] 犹不识时务。

  • 出处《水浒传》第四九回原来毛仲义五更时,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分说不得。”
  • 示例

不识庐山真面目[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 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示例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不识马肝[bù shí mǎ gān]

[ bù shí mǎ gān ]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 出处
  • 示例

不识起倒[bù shí qǐ dǎo]

[ bù shí qǐ dǎo ] 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 出处《西游记》第五二回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杀,您还不识起倒?去了罢!”
  • 示例费小胡子忍不住笑了,他想来这位~的曾老二一定把吴荪甫缠的头痛。★茅盾《子夜》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