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
[ 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
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
- 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 示例无
-
不识时务[bù shí shí wù]
-
[ bù shí shí wù ]
《后汉书·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原意是不识抬举。后多用来指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 出处《后汉书·张霸传》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 示例什么年月了,还吃这碗饭,太~了。★张洁《沉重的翅膀》
-
不识抬举[bù shí tái jǔ]
-
[ bù shí tái ju ]
不接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用于指责人)。
-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这贱人不识抬举。”
- 示例无
-
不识泰山[bù shí tài shān]
-
[ bù shí tài shān ]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示例无
-
不识一丁[bù shí yī dīng]
-
[ bù shí yī dīng ]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 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 示例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
不识之无[bù shí zhī wú]
-
[ bù shí zhī wú ]
指不识字(“之”和“无”是常用的字)。
- 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 示例无
-
不食马肝[bù shí mǎ gān]
-
[ bù shí mǎ gān ]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 出处《汉书·辕固传》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 示例凡读书当阙所疑,所谓~,未为不知味。★清·陈澧《东塾读书记·论语》
-
不食烟火[bù shí yān huǒ]
-
[ bù shí yān huǒ ]
1.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
2.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 出处《终有报》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烟火,体气欲仙。”
- 示例此诗不独敏捷异常,且字字清新俊逸,饶有别致,似~者,大与平日不同。★《玉娇梨》第一回
-
不食之地[bù shí zhī dì]
-
[ bù shí zhī dì ]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 出处《礼记·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莽我焉。”
- 示例山林、溪谷,~。★《资治通鉴·周纪赧王四十二年》
-
不食周粟[bù shí zhōu sù]
-
[ bù shí zhōu sù ]
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 示例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