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拼音搜索

[qiǎn]

1.責備:“天譴”、“譴責”。漢•王充《論衡•自紀》:“文貴夫順合眾心,不違人意,百人讀之莫譴,千人聞之莫怪。” 2.因罪受罰或被貶:“譴謫”。《元史•卷一七四•張孔孫傳》:“濫官放譴,不可復加任用。” 3.罪過。《北史•卷四十•李彪傳》:“臣有大譴,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室而請死。”明•湯顯祖《南柯記•第二十三齣》:“怎那經文呵,明寫著外面無干,偏則是女人之譴?”

[qiān]

见“迁”。

[qiǎng]

[ qiǎng ] 1.成串的錢。 2.指錢幣。 3.銀子或銀錠。 [ qiāng ] 見“鏹水”。

[quán]

见“辁”。

[quǎn]

同“犬”。用作偏旁。俗称“反犬旁”。

[qín]

[ qín ] “梣”chén的又音。 [ chén ] 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叶子椭圆形,圆锥花序,没有花瓣,可放养白蜡虫,木材坚韧,可制器物。树皮叫秦皮,可入药。通称白蜡树。

[qióng]

古书上说的一种小船。

[qióng]

[ qióng ] 1.目惊。 2.古同“茕”,孤独。 [ huán ] 古同“还”,复返。

[qiè]

[ qiè ] 水名。 [ jí ] 古同“潗”。

[qì]

〔~螽(zhōng)〕昆虫,体长形,绿色或黄褐色,头尖,触角短,后腿长,善跳跃,吃庄稼的叶子。亦称“中华蚱蜢”。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