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拼音搜索

怨气冲天[yuàn qì chōng tiān]

[ yuàn qì chōng tiān ] 怨愤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员一见其尸,怨气冲天,手持九节铜鞭,鞭之三百,肉烂骨折。”
  • 示例其时百姓为贪官所逼,~,早已大众齐心,一呼百应。(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怨气满腹[yuàn qì mǎn fù]

[ yuàn qì mǎn fù ] 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形容怨愤之气极大。

  • 出处《后汉书·祭祀志上》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
  • 示例

怨入骨髓[yuàn rù gǔ suǐ]

[ yuàn rù gǔ suǐ ] 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 出处《史记·秦本纪》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妇,令我君得自愉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
  • 示例

怨声载道[yuàn shēng zài dào]

[ yuàn shēng zài dào ] 怨恨的声音充满了道路。形容民众普遍不满。载(zài):充满。

  • 出处《诗比·大雅·生民》实覃实訏,厥声载路。”《后汉书·李固传》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 示例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怨天忧人[yuàn tiān yóu rén]

[ yuàn tiān yōu rén ]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示例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

怨天尤人[yuàn tiān yóu rén]

[ yuàn tiān yóu rén ] 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一味埋怨天,归罪于别人。形容抱怨客观条件不利,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天:这里指命运。

  • 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 示例便是那愤懑不平之气,放诞无忌惮之言,心中口中,~个不了。★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六回

怨天怨地[yuàn tiān yuàn dì]

[ yuàn tiān yuàn dì ] 抱怨天又抱怨地。形容埋怨不休。

  • 出处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到今日,悔,悔,悔。也是我前世前缘,自作自受,怨天怨地。”
  • 示例

约定俗成[yuè dìng sú chéng]

[ yuē dìng sú chéng ] 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被公认,并为大家遵守和沿用。《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出处《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示例

约法三章[yuè fǎ sān zhāng]

[ yuē fǎ sān zhāng ] 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后泛指订立共同遵守的简要条款。

  •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 示例我们很郑重地和工头~,什么时候交稿,什么时候看校,什么时候拼版。★邹韬奋《经历·种种尴尬》

月白风清[yuè bái fēng qīng]

[ yuè bái fēng qīng ] 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

  •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 示例是夜~,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九回)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