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三七二十一[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
[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没有银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 示例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逢辩论,辄~,就迎头一击,所以每见和我的办法不同者便以为缺点。★鲁迅《两地书》十二
-
不管一二[bù guǎn yī èr]
-
[ bù guǎn yī èr ]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禍。”
- 示例无
-
不龟手药[bù guī shǒu yào]
-
[ bù guī shǒu yào ]
1.使手不冻裂的药。
2.比喻微才薄技。
- 出处《陆游诗集卷二十二·寓叹》人生各自有穷通,世事宁论拙与工。裹马革心空许国,不龟手药却成功。早朝玉勒千门雪,夜坐蓬窗万壑风。借得奇书且勤读,小儿能续地炉红。”
- 示例无
-
不轨之徒[bù guǐ zhī tú]
-
[ bù guǐ zhī tú ]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 出处《晋书·刘颂传》何则?虽有所犯,轻重甚殊,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以惑众听,因名可乱,假力取直,故清议益伤也。”
- 示例那些~一闻凶信,逃走了一半,只有跑不去[的],共捉了男妇三百七十余人,一并捆绑,将叛产封固。★清·佚名《听月楼》第二十回
-
不过尔尔[bù guò ěr ěr]
-
[ bù guò ěr ěr ]
尔(前):如此,这样;尔(后):通“耳”,罢了。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
- 出处《宋史·沈辽传》使我自择,不过尔耳。”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六·中州》金人一代制作不过尔尔。”
- 示例白狼竟露布讨袁,斥为神奸国贼,文辞工炼,相传为陈琳讨曹,~。★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回
-
不寒而栗[bù hán ér lì]
-
[ bù hán ér lì ]
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栗:发抖。
-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 示例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
-
不好意思[bù hǎo yì sī]
-
[ bù hǎo ]
1.不美;不善。
2.不舒服,指生病。
3.不便。
4.不能。
5.不喜欢。
-
不合时宜[bù hé shí yí]
-
[ bù hé shí yí ]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出处《汉书·袁帝纪》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 示例闻得他因~,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
不哼不哈[bù hēng bù hā]
-
[ bù hēng bù hā ]
不言语(多指该说而不说):有事情问到他,他总~的,真急人。
- 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十三章一算啦,大家不哼不哈,就当没有这码事,回去吧!”
- 示例这下轮到乾隆惊讶了,想不到这个低等嫔妃整日~,竟如此达观知命,这样洞悉人情!★二月河《乾隆皇帝》第四卷二六
-
不护细行[bù hù xì xíng]
-
[ bù hù xì xíng ]
指不注意小节。
- 出处语出《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主。”
- 示例诸子皆轻侠,中子充,少时又~。★《南史·张绪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