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拼音搜索

一字一泪[yī zì yī lèi]

[ yī zì yī lèi ] 一个字就仿佛是一滴眼泪。形容文字写得凄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泪”。

  • 出处明·李贽《焚书·书答·与焦漪园》写至此,一字一泪,不知当向何人道,当与何人读,想当照旧剃发归山去矣!”
  • 示例真是绝唱,~,一泪一血!这也不枉秋痕的数点泪渍在上头。★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四回

一字一珠[yī zì yī zhū]

[ yī zì yī zhū ] 一个字就象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 出处唐·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啭喉疑是击珊瑚。”
  • 示例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至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一字之师[yī zì zhī shī]

[ yī zì zhī shī ]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 示例

一走了之[yī zǒu liǎo zhī]

[ yī zǒu liǎo zhī ] 指不顾而去。

  • 出处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我亦尚在看看人间世,不过总有一天,是终于要‘一走了之’的,现在是这样的世界。”
  • 示例

一坐皆惊[yī zuò jiē jīng]

[ yī zuò jiē jīng ] 指满座皆惊服。同“一坐尽惊”。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 示例吕陶,字元钧,成都人。蒋堂守蜀,延多士入学,亲程其文,尝得陶论,集诸生诵之,曰此贾谊之文也。”陶时年十三,~。★《宋史·吕陶传》

一坐尽惊[yī zuò jìn jīng]

[ yī zuò jìn jīng ] 指满座皆惊服。

  •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示例

一坐尽倾[yī zuò jìn qīng]

[ yī zuò jìn qīng ] 指满座倾慕。

  •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加。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按,《汉书》本传颜师古注皆倾慕其风采也。”
  • 示例

一坐一起[yī zuò yī qǐ]

[ yī zuò yī qǐ ] 犹言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 出处《吴子·论将》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
  • 示例东宫虽燕居内殿,~,恒向西南面台。★《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

一座皆惊[yī zuò jiē jīng]

[ yī zuò jiē jīng ]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示例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明·李贽《初潭集·君臣六》

伊何底止[yī hé dǐ zhǐ]

[ yī hé dǐ zhǐ ] 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同“伊于胡底”。

  •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 示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