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染膏肓[bìng rǎn gāo huāng]
-
[ bìng rǎn gāo huāng ]
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 出处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真个崔张不让,命该凋丧,险些病染膏肓,此言非妄。”
- 示例无
-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 意思是说疾病要是深入到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之上、膏(心尖脂肪)之下,那就任何药力都不能达到,因而也难于治好。后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肓(huāng)。
-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示例吾观刘琦过于酒色,~,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
病入骨髓[bìng rù gǔ suǐ]
-
[ bìng rù gǔ suǐ ]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出处《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鎝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示例无
-
病由口入[bìng yóu kǒu rù]
-
[ bìng yóu kǒu rù ]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同“病从口入”。
- 出处《云笈七签》卷三五病由口入,节宣方也;生劳败静,养道性也。”
- 示例无
-
病在膏肓[bìng zài gāo huāng]
-
[ bìng zài gāo huāng ]
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 出处宋·朱熹《与台端书》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顾以不当其任,虽欲一效其伎而无所施耳。”
- 示例便遇秦和医国手,只恐他~怎救?★明邵璨《香囊记·问卜》
-
拨草寻蛇[bō cǎo xún shé]
-
[ bō cǎo xún shé ]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大马扁》第十二回现今惧太后梗阻新改,你反拨草寻蛇,撩起太后那边,好不误事!”
- 示例无
-
拨草瞻风[bō cǎo zhān fēng]
-
[ bō cǎo zhān fēng ]
比喻善于观察事物。
- 出处《五灯会元·云岩晟禅法嗣·洞山良价禅师》沩曰‘此去澧陵攸县,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
- 示例无
-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g]
-
[ bō luàn fǎn zhèng ]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 指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
- 出处《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 示例今天运将转,不过数十年,真人当出,~。★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二
-
拨乱反治[bō luàn fǎn zhì]
-
[ bō luàn fǎn zhì ]
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区区见五代之乱,天下涂炭极矣,常有拨乱反治之志。”
- 示例夫~,苟无非常之才,其力固难以及远也。★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左传一》
-
拨乱济时[bō luàn jì shí]
-
[ bō luàn jì shí ]
平定乱世,救济时势。同“拨乱济危”。
- 出处《晋书·武帝纪》太祖皇帝拨乱济时,扶翼刘氏,又用受命于汉。”
- 示例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