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守望文化圣火,创新引领未来

七年级叙事1200字
2023-03-24

余秋雨言:“每一次去朝圣,都只为接近文明,掀一掀文明的面纱。”在这个低俗与浮躁充斥荧屏的时代,我们却抛却传统,忘记历史,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当低吟浅唱被劲歌狂舞掩过,高山流水不复;当创新精神被盲目跟风扼杀,文化泡沫破灭。守望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圣火,需要我们用创新精神传承。追忆往昔,从百家争鸣的异彩纷呈,到屈子的泽畔行吟;从魏晋风骨的飘然洒脱,到盛唐气度的雄浑绮丽;从清末的国民觉醒到民国的民族之魂……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发于笔端,更于时代的潮流中散发着不朽的光辉。而如今的我们又有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的鸡汤文做得暖人心肠,也有人说我们的微博浅阅读成为时尚。但千百年后我们又能留给后人些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呢?五千年华夏文脉又该如何继承?电影《百鸟朝凤》的成功或许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在备受关注赢得高票房的背后,唢呐艺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坚守,师徒相传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令人感动。如同唢呐艺术一样,无数传统被世人遗忘在角落,也许是悄无声息地延续着,也许是在不知不觉中消亡,都不复往日的辉煌。或许有人会想:它们已经远离我们的时代,只能在博物馆中苟延残喘。但我要说,传统正是我们搭上时代列车的车票,也许我们的老办法赶不上时代的新花样,也许我们的老观念反而贻笑大方,但历经数千年传颂的经典中蕴藏的精神价值却是永久不变的。无论是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还是修齐治平的责任担当,都能够成为我们人生路上最厚实的行囊,助我们在人生路上行走得更远。其实只要重新审视传统我们就不难发现,传统文化始终蕴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给予一代又一代人精神滋养。向一代宗师饶宗颐致敬,我们会惊叹传统对品格的滋养与哺育,锤炼与陶冶;深入周梦蝶的诗意世界,我们能体味东方古典的与,睿智与玄妙;跟随余秋雨的脚步,游历华夏大地的文明古迹,我们能见证中华民族所有的屈辱与苦难、成就与辉煌。我们是幸运的,历史给予了我们多少,其中蕴含着多少先哲的智慧,多少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用心体悟。而今天我们一再谈起乡愁,寻找家风,诉说情怀,其实都是在寻根,寻找一隅精神的净土,而追寻传统必将是我们回归的最佳途径。文化的传承也并非一味的因循守旧,而是要结合时代,推陈出新。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萃取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助人类渡过一劫。泛黄的书页中,屠呦呦寻觅到治愈疟疾的良方。然而医学典籍人人皆可得,但千百年来的人们只是机械的效仿运用,并未细究其原理。屠呦呦的成功则在于她不满足于古人的发现,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发现并提炼出青蒿素,使药效倍增,能够广泛使用,成就了中医药学的精彩的飞跃。她不仅让传统文化之火迸发出新的火花,更让世界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见继承与创新并不相悖,合理利用传统资源,用现代科技将其发扬光大,不正是传承的意义所在吗?早在百年前,曾国藩便以“人与亦云,非真我也”自我勉励,他未沦为浮华裙下之臣,更不甘于与世俗随波逐流,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做出表率,启迪我们要突破传统,寻找新天地;蔡元培校长更是感叹:“教育,不为己往,非为现在,而专为之将来。”可见文化创新的原动力在校园,文化创新的燎原力量在于青年。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树立创新观念,走进生活实践,寻找创新方向。千帆竞渡,这是一个需要回归传统的时代;百舸争流,这是一个创新引航的关口,我们更不应在此迷失。文化传承之任,重若泰山,吾辈唯有平心静气,扫除文化虚浮之气,辩证融汇传统文化,力图创新,方可将文化圣火传递,书写中华文化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