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高考女孩能对自己负责,其自立自强让人感动,骑车小伙的担当与老人的宽容共同建立起的精神乌托邦让人向往。做好分内之事实属不易,但在我看来,朱敏才这种把分外事都做得如此极致的精神,才最为动人。 因为,这个举动,完全是出自一片深情。 老人家曾是外交官、商务参赞,光荣退休已然给国家做出很大贡献,按理说晚年应该好好休息,享受生活,可朱老偏不。山区支教,没有回报,他只是单纯地去散发光和热,再给予。若不是出自一片深情,恐怕再坚韧的意志也要被消磨殆尽。 而更重要的是,这深情,已然付诸行动。 我们都知道贵州山区的贫穷,教育的贫瘠,我们也都心存仁爱,偶尔也会捐衣捐书。但为什么很少有人真的去支教?因为那里的条件实在与现代社会大相径庭,那里的现实也实在与我们的理想相去甚远。于是,我们最终选择了退缩、逃避,以“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自我解围。是朱老,在人群中树立了旗帜,告诉我们,支教与年龄无关,与身份无关。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道理: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这深情,分外动人。 而比这更重要的是,这行动,已经十年了。 人生苦短,贫穷显达,皆是如此。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出人头地,就因此被我们深切关注。支教生活劳累而繁重,一无名分,二无利益。而已经跳出名利场的朱老却重怀赤子之心,单纯地在一个这样的岗位上,一年又一年。或许有人会认为,朱老才华横溢,宝刀未老,理应做些更重要的事,这样会更有意义。可殊不知,为了自己深爱的事情,为了山区的孩子,即便职位再轻,又有何妨?爱,就是卑微到尘埃里,才最是动人。 《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话:“有灯就有人。”诚然,事在人为,人越多,灯越亮。然而,朱老看到了那个灯光黯淡的地方。他怀一颗赤诚之心,走进漫漫长夜。而那最动人的地方,莫过于他用一片深情告诉我们: 没灯也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