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白布,想让它有什么色彩就给他染什么色彩。但是染上色以后,想再改变可就难上加难了。孩子的心灵就如同这一尺白布,他最终是什么颜色,关键就在于他身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染缸”了。
德国人向来以遵守法律规章制度著称。但是,站在大马路上等急了也会闯红灯,不过有一种情况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违反规定,那便是有孩子在场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年轻人等红灯时不停看表,但他实在忍不住了,看看左右没车,抬脚就想走。这时有人一把拽住他,说:“注意,这里有孩子。”他回头一看,发现正有一个孩子瞪着天真的双眼瞅他,他脸一红,又老老实实回到线后。这样,一次错染事件避免了。
外国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渐染,再看我们中国的孩子,似乎有些就没那么幸运了。上次回家途中,路过一个市场,里面乱乱哄哄的,突然一声童音“和了,拿钱”飞入我的耳朵。顺声看去,只见四个年龄不大的小朋友正在“搓麻”,我十分惊诧,这也可算是一道风景了。要说几个小朋友放假在家,休闲娱乐打打麻将也不算什么,只不过这一声“和了,拿钱!”似乎就有些不太和谐了。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几个小朋友说出这句话是自己的发明创造?恐怕不会吧。还不是跟着家长学的,或者说是家长教唆“孩子,赢了别忘了收钱”。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就更遭了。这可就不是过是“错染”而是故意“错染”了。祖国的花朵却成了龚自珍笔下的“病梅”岂不痛哉?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如此看来,外界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古时孟母三迁,怕的就是孟子被一些坏人坏事给染成异色。现在的社会,明事理的父母也不少,但有些人就是张口闭口就是脏话,行为举止也不足以为孩子做出良好榜样,使得孩子也效尤。长大后这种事例也根深蒂固,想要改变颜色,恐怕困难。
如此说来,我们这些人,凡是行为能力能够对孩子产生影响的,都应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看你的背后是否有孩子看着,你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未来的花朵能够卓然挺立的关键,就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