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的第二天,上午是数学考试,这本是我的优势学科,但几何证明题、概率题长而无用的过程和统计题算到发疯的计算弄得我很烦,一心期待着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最后三题,却被前几道没有技术含量的题目与废话无异的长过程牵制住,心情很不爽,让我在考完试后的整个中午抱怨连篇:“为啥要写这么多过程,大家写出来都大差不差,拉不开档次,有这时间还不如加一道难题,还有技术含量。”下午考政治历史,我更喜欢历史,也就先写历史,我很喜欢工业革命这一话题,这是创造力的时代,但不久我又要面临令我恼火的政治,尤其是后面的主观题。叫主观,却完全不能自由发挥,从一些书中的长篇大论中摘录几句话对应给你的材料就能得分,而真正有个性有建设性的个人看法写上去却拿不到分,又让人不爽。考完后,我又想起了工业革命,可这一次,我把它和教育给连上了,我们的教育是的。
,让人想到的是机器代替人工,是流水线,是高效的生产,但别忘了,流水线出产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工厂里的景象也是千篇一律的。当然是有好处的,它让农业生产更高效,让手工业时代办不到的事成为可能,让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它适用的行业还是有限的。
我们偏在一个不该的行业上进行了——教育。英国的教育是“推倒城墙”,就是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发展,他们没有统一的教材,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这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比起中国要强得多,而在我看来,“推倒城墙”不如叫“推倒工厂”,因为的教育是千篇一律的,我们都会被以基本相同的教学风格教成基本相同的人,工厂中出产的东西是不可以有个性的,每一个产品都要与其它的相同,否则是不合格的。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我们国家为了在短期内得到人才,开始用这种的教育,生产“人才”,但随着保证出厂人才都“合格”的出厂检测考试越来越严苛,工厂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应付出厂检测上,最后形成了应试教育。
的教育是否能生产出人才呢?不!工业产品是机器之类的东西,它们都一样,都是没有灵性的东西,自然不会有创造力,当然也不能算人才。而教育更像是制玉,精美的玉器不可能被批量生产,每块玉都不同,因此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玉器,它们每个都独一无二,这才是真人才。
学会制玉吧!推倒工厂,精心打造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