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孟子——孟子的思想精华与糟粕
刘松
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代董仲舒的“罢绌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据了重要位置,从孔子,到子思,再到孟子,儒家学派人才辈出,思想也日益成熟,成为统治中国文化界时间最长的思想流派,那么作为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思想财富,他又有哪些局限性?
孟子思想精华之一——王道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穀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是一段《孟子》中很经典的话,在孟子中也曾经不止一次的出现过。孟子向梁惠王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仁政”主张。
从这段阐述中,我们可以抓住孟子所认为的王道主要有以下几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今天所讲的保护环境,其实是无奈之举,是我们已经为我们以前的愚蠢付出代价后的弥补性措施。而孟子早已为我们提出了忠告。要修养生息,不要杀鸡取卵。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至今足以令我们中的很多人汗颜。也许,我们应该翻开古人的经典,去寻找,去追寻那份久违的和谐……
加强教育
这点是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的,在古代中,清朝做得最好,正因为清朝重视教育,所以在清朝的12位帝王中,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昏君。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很多法律加强义务教育,这就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须的要求。
尊敬老人,轻刑薄赋
这点从我们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减免农业税的一系列政策中可以找到孟子的影子。
孟子思想精华之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语出《孟子·离娄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多少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啊。
在《左传·昭公十三年》里记载,赵威后见齐国使者时问:“岁亦无恙焉,民亦无恙焉,国亦无恙焉?”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从赵威后这段精彩的驳斥中,我们可以看出赵威后正是坚持以民为贵的治国思想。这和我们当今社会上有些大派头的领导形成鲜明对比。有些领导在群众面前耍大牌,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甚至对反对自己的人挟私报复。这样的领导最终逃脱不了法律的惩罚。
如果他们有幸听了孟子的教诲,也许他们会成为人民的好公仆。
孟子思想精华之三——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告子上》
孟子的文章以刚柔相继见长。在这里,孟子以鱼和熊掌做喻,道出了舍生取义的处世之道。
心语:孟子以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我们应当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牺牲生命来捍卫国家的利益与尊严。孟子用他那生动的语言,阐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精髓,那是舍生取义的大德大义。
孟子思想精华之四——人生需要磨砺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这就说明了磨砺出人才的道理。今天我们许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许多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长含在嘴里怕化了,吐出来怕飞了。这样的孩子,难道是我们祖国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吗?这样的“人才”必将被残酷的社会竞争淘汰。
当然,在充分肯定孟子的积极思想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孟子思想的保守,糟粕。孔子的思想多少也影响了孟子,譬如孟子轻视劳动人民,把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当作“世之通义”等。但孟子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如果要求孟子十全十美,就过于苛求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