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计:嘘。您可瞧见了,我们掌柜说过:“孔乙己的十九个钱我早忘了。”
掌柜的:(店内喊道)小二!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小伙计:是啊!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不知道今年中秋能不能还上?
掌柜的:小二,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不能让他走啊!
小伙计:是啊!也许明年端午节能够还上的。
掌柜的:小二!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不能让他走啊!
(一年多过去了,粉板上孔乙己的欠帐仍然没有擦去。)
掌柜的:(吩咐小伙计)唉,孔乙己这么长时间没有来了,肯定死了……
我班为了迎接元旦佳节,准备将课本剧《孔乙己》搬上舞台,上面是其中的最后一个镜头。可在排演过程中,编剧学习委员与主演孔乙己的演员发生了如下对话:
演员边演边皱着眉头,忍了几次还是爆发出来:“这个内容我没法演,你看,掌柜会说‘十九个钱我早忘了’吗?这里必须改动!而且与下文也矛盾呀。”编剧挠挠头皮说:“怎么不会,时间长了不就忘记了吗?”
演员抢过来说:“我们知道,掌柜是开店做生意的,小说中的孔乙己欠十九个钱写在粉板上始终没有擦,而且掌柜还经常念叨,孔乙己一年多没有来了,也没有擦,他还指望和等待孔乙己哪天来还钱呢!而且课本上也没有这样说,你凭想当然这样来写掌柜,改动掌柜的台词就等于改动了人物品质和性格,这样编剧怎么演呢?别人看了不是要指责我嘛!”
编剧点点头:“是啊,你说得对,我们来改动一下。没想到你这个演员还真有两把刷子呢!”
(编剧和班上几个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围在一起,议论纷纷;这边演员还在比划着。)
“这里也要改动,你看,掌柜在文中并没有说‘不能让他走啊’你这里说了两次,把掌柜凶狠霸道的特点写出来了,文中的掌柜并没有这个特点呀!最好也要改动。”
“对!对!也要改动!”大家附和着。
编剧不好意思地红着脸,又将两处“不能让他走啊”做上了记号。正准备动笔修改时,演员又说话了:“结尾说孔乙己‘肯定死了’。这一处也要改动,因为孔乙己是否真的死了,作者只是用‘大约……的确死了’来判断估计,没有亲见,怎么就那么‘肯定’呢?”
编剧早已无言,显得十分尴尬的样子。旁边有人打圆场了:“好,我们从头再来,认真改动,包你满意!”
元旦晚会上,一部《孔乙己》的演出,把晚会推向高潮。亮相的全体演职员,脸上都露出了成功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