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团支书的‘地位’要动摇了,小心点吧。”同位小声嘁嚓着对我说。我一下子蒙了,忙问:“你说的是什么啊?什么意思?”同位摇摇头,脸上的表情怪怪的。就在这时,班主任走进班里,说:“有很多同学都想当班里的团支书,其中有两位同学——这样吧,下次月考谁的成绩更好,并且进了前十名,谁就来担任这个职位吧。”
身边的同学齐刷刷地看向我,嗡隆嗡隆的议论声在教室的各处此起彼伏。我回头望望她——我的竞争对手,她正朝着我“挑衅”地笑着。我感到很受伤,也很无助。她为什么跟我争?我又没犯什么错误,为什么平白无故地要和我抢?就这样,我和她之间从此便产生了隔阂。
当天晚上,她就摆出了一副要跟我斗到底的架势:晚饭也没有吃,一直在埋头学习。“哼,就你这样,不懂得劳逸结合,肯定考不过我。”我也在心里为自己打气。
怀 着 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草草地吃了晚饭。晚上练字时,我们几个班干部商量着明天谁去参加书法比赛,我正拿着规则思忖着,没想到她竟走到我面前,一把把本子夺了过去,还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大声地说:“你很快就不是团支书了,怎么还掺和班里的事啊?”
我心中顿时火冒三丈,说:“谁考过谁还不一定哪,你到时候可别哭啊……”——我和她的“战争”拉开了序幕。
没过几天,班里的班干部就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支持我,另一派支持她,这两个“阵营”在班里“水火不容”,一旦有一个人和对方起了冲突,一场随之而来的“舌战”就不可避免了,甚至有一次争吵的声音太大,还引来了级部主任。班主任自然也不再袖手旁观,找我们两个谈话,但这几乎是徒劳。
我和她之间的“战争”渐渐地从课下升级到了课堂上。
语文课首先变成了我们争斗的场所。有一次,老师提问“范仲淹和欧阳修哪个境界更高”?她先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找了三个依据证明范仲淹境界更高。她刚一坐下,有些同学就齐喊我的名字,这时候我如果不灭灭她的威风,不就等于我认输了吗?我在心里想着,随即高高地举起了右手,我起立后对她的发言逐条进行反驳,时不时地还望望她。没想到她竟用耳塞堵住了耳朵。看到她这个反应,我又加强了语气,铿锵有力地说着每一个字。我发完言后,一阵掌声从班里响起。她这时脸变得通红,一下子把两个耳塞摘下来扔到地上,又猛地一拍桌子……幸亏这时老师及时制止,课堂才恢复了平静。
就这样,我们处处对抗着。
就在这无休止的对抗中,月考来了。结果,我们双双跌出了前十名。
唉,真后悔啊!如果当初不是一心想着争斗,如果当初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