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出过不少隐居之人,有人是洗尽铅华、远离俗世;而更多的却是为了“现”而“隐”。他们之中又有多少安于“种豆南山下”的平凡祥和,却同时能写出名动天下的诗文?这也就是说,适度掌握谦卑与自信间的平衡绝非易事。
谦卑,是低调的处世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泰然自若,与世无争。自信,是高调的立身准则,是对自我能力的认可和充分体现。
然而一个人若是一味谦逊,不免显得畏缩、怯懦;而若是一味自信,又未免显得狂妄自大。方孝孺称“虚己者进德之基”;但丁则将信心作为“漂浮于人生泥潭而不致陷污”的法宝。只有结合自信与谦卑,才能在功名利禄前“片叶不沾身而过”。
有句俗话说得好:“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人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胆识和魄力,不被自己认同的人又怎么得到更多人的赏识呢?在功成名就后,也不能自满,以免让繁花似锦迷乱了双眼。
故人要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引荐书;同时人要谦卑,谦卑是第二次成功的保证人。
很多时候谦卑比自信更难做到。成功的喜悦往往如气球一般膨胀,压迫你的谦逊却助长骄傲的气焰。多少人曾在鼎盛之后迅速跌入谷底——不论是伤仲永的感慨还是对于江郎才尽的唏嘘,之后引出的道理都是那一句:“胜不骄,败不馁。”唯有淡然的心境,不慕名利的追求,才能融心于所爱之事。真正的谦卑不在于听见赞扬后的那一句“哪里哪里”,而在于内心的思考与总结。善于看淡成功,也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与升华,又何尝不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呢?
如果说自信是花朵,那么谦卑就是它的根茎。自信是外在的绚烂,谦卑是内在的气节。郑板桥曾写道,“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要修炼出内在的谦卑,既要有对世事的尊敬,也要磨砺出坚定的心智。这样,自信与谦卑才能由内而外地展露。
犹太人口袋中的两张纸条正好书写了人的两面,而这两面恰好能诫人以立身处世之道,那便是:以自信起步,以谦卑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