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盼到了放假,算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去奶奶家了,这次终于有时间了。(“终于”一词用了两次,根
据上下文,可以删掉后面的一个。)想想我就忍不住兴奋,又能吃到奶奶做的美食了。(这里“奶奶做的美食”与文题“”巧妙地联系了起来。)“奶奶,您准备做什么呢?”我刚进奶奶家的门,就看到她正低头揉面。“做糯米馒头给小馋猫吃呀。”奶奶笑着说。我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这段对话描写,再现了奶奶当时揉面的情形,为下文写“奶奶的这双手真棒”打下基础。)
奶奶揉面,我站在旁边仔细看着。皱巴巴的,好像枯树皮一样。(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奶奶手的粗糙。)看着奶奶吃力地揉着面团,我真为她捏把汗。(奶奶的“吃力”,“我”为奶奶“捏把汗”,制造了悬念,增强了习作的吸引力。)我伸出自己白嫩嫩的手看了看,再看看奶奶黝黑粗糙的手,心里暗想: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奶奶。(鲜明的对比刻画了枯皱和“我”的手白嫩,为后文写奶奶做的食物诱人和缝补衣服的细密蓄势。)
“中午吃馄饨吧,糯米面需要放一下,晚上才能吃。”奶奶一边洗手一边对我说。我连连点头。奶奶年轻时开过一个馄饨小店,生意可火了,艺可想而知。(简单的几句话,说明了奶奶手艺的高超。)只见奶奶左手铺开一张馄饨皮,右手用调羹把馅料稳稳地放在面皮靠上的位置,然后右手也加入进来,三下两下,一个披着盖头的小馄饨就诞生了。那双枯老的手,此时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灵动的活力(“灵动的活力”,生动地突出了奶奶“那双枯老的手”的灵巧)。
吃得饱饱的我(“吃得饱饱的”,从侧面写出了奶奶做的馄饨味道鲜美)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突然间,我想起来上午玩闹的时候把衣服划破了个口子,本来想着让奶奶给我补补,结果给忘了。想到这,我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奶奶,我的衣服这里破了,您帮我缝缝吧。”“好。”奶奶很快取来了针线包。对着阳光,奶奶用她那双枯老的手,拿着针灵活地上下飞舞。细密均匀的针脚,让我惊叹这居然出自奶奶那双粗糙的手。(文段正面描写了奶奶枯老的手、上下飞舞的动作和细密均匀的针脚,再通过“我”的惊叹进行侧面烘托,有力地刻画了“”所具有的无穷的“魔力”。)
我看着看着就走神了,觉得奶奶的这双手真棒!(“真棒”,直抒情感,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敬佩之情。)
老师的话:习作围绕文题“”展开描写,形象地再现了奶奶枯干而灵巧的手。小作者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作,详写奶奶揉面、做馄饨的情景,略写奶奶为“我”缝补衣服的事,从不同角度突出了奶奶手的灵活。另外,小作者还通过侧面描写加以衬托,如“吃得饱饱的”“惊叹”,更有力地表现出“”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