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不是满月。寂寞梧桐,草色凋敝。远处绿树含烟,亦真亦幻;近处阳台菊芳梅艳,兰叶幽蔓,俨然一幅充满诗意的水墨国画。(文章开篇就创设了充满意境的场景。)
灯下,只见母亲手捧着一本《读者》,一脸的宁静安详,她脸上的微笑就像雨中的丁香花,清新明亮。(母亲读书的样子是如此美丽,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作者此处的人物特写,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着读着,她似乎忘记了身在何处,忘记了自己是谁,甚至以为自己也是文中的一段文字、一个感叹号--她也成了我眼里的一首诗了。
顿时,我的内心涌动起一种莫名的感动,思绪随着母亲的身影荡漾开来。
我要感谢母亲,从小在她的熏陶下,我俨然成了一个书痴。6岁时,我在母亲的教鞭下已经背得数百首诗词。到了三年级,我更是啃完了四大名著,对唐僧师徒、三国纷争、梁山好汉、宝黛奇缘的故事耳熟能详。当然,因为那时候我还小,不管母亲如何对我讲解,我始终无法体味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的意境,也不懂得浮华背后的人间真性情,更不懂得作家们的深远思想和文化内涵。但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多,我开始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比同龄人更是多了一份独立的思考。(真实的读书体验。)
难忘朱自清笔下那肥胖蹒跚的父亲的《背影》,想起对我良苦用心的母亲,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难忘余光中那发自内心荡气回肠的《乡愁》,淡淡的语言竟能饱含如此浓烈的深情;难忘刘墉的作品--一部《冲破人生的冰河》,平淡中见神奇,于生活中见哲理;难忘夏洛蒂的《简·爱》中,简与罗切斯特之间的感人至深的伟大爱情;难忘王维那种"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心境,意兴清幽,心灵澄净;难忘毛润之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书生热情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语豪言,从此幻想着我的抱负,勾画着未来的属于我自己的人生道路。(书中精彩语句的引用,给文章增添了文采。)
可以说,这一切的文章,几乎都是在母亲的推荐和指导下阅读的。更重要的是,母亲让我这一辈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永远都无法割舍得下了。
除了感谢母亲,我还应当感谢生活,在这样和平安静的年代,或躺在温暖的家中,或在明亮的教室里,或立于书店的书架旁,我都能够平心静气地品读我心爱的书--像这样幸福地读书,这样的感觉真好!
我素知,古人读书,是非常讲究环境和格调的。我特别神往古人在冬日里读书的情景--那实在是最风雅的事,或寒风飘飘,飞雪飘零,天地间茫茫不知踪影时,抱一暖枕,拥衾而坐,一明灯,一暖酒,一卷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或细雨敲窗,疏冷清脆,庭院内蒙蒙可见隐约时,倚一绿窗,靠褥而坐,一炉香,一清茶,一卷书,幽幽所思,清静悠远。(大量四字短句,使文章节奏欢快。)
可古人读书,十年寒窗苦读的毕竟居多,西汉"凿壁偷光"的匡衡,东汉"披蒲编,削竹简"的温舒,隋朝"牛角挂书"的李密,唐代"焚膏继晷"的韩愈,哪一个不是家贫而勤学的典范?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再不必悬梁刺股、映雪囊萤、映月读书,也不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选达执经叩问""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更不必"上山下乡,斗天斗地,尔虞我诈"。我们有这样舒适的环境和生活,为何还有人不读书,厌读书,恨读书?或许有人埋怨我们正处在一个越来越浮华、越来越媚俗的时代--对物质永无止境的欲望和追求,正耗费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埋怨自己已被物质所包围,而内心世界已经几乎空无一物。可是,这难道是拒绝读书的理由吗?这恰恰正是需要补充精神食粮的原因所在。(此处的议论,发人深省!)
所以我要感谢母亲,感谢生活,感谢在母亲和生活的关爱下,那点亮了我心灯的一本本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书是心灵的润滑油。一本好书,犹如一阵清风,带给我纷飞的思绪和无限的灵感;一本好书,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航程;一本好书,犹如一盆馨香四溢的芝兰,给我们以愉悦的芬芳;一本好书,犹如一个知心良友,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抚慰。(排比句段,语言生动,气势强烈。)读书可以品尝那润物无声的丝丝甘露,难怪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
书是思想的美容师。(极富创意的比喻。)培根有一句名言:"书是治俗、治愚的良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是的,书读多了,"品位"自然也就高了;穿着打扮,在看似不经意间透出你的与众不同;与人交往,会懂得以宽容和爱心去善待别人;面对生活,会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使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最重要的是,一本好书,能改变你的气质,美化你的精神世界,使你的思想变得清澈而睿智,起到外部美容所达不到的作用。
书是智慧的催化剂。高尔基又说:"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是啊,从童话寓言到名著诗词,从天文地理到伦理哲学,从社会人生到国家大事,人类过去所有的智慧都在书中凝聚,人类未来所有的智慧也将在书中迸发,书正逐步引着我进入一个最华丽的殿堂。"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它将开启我的智慧之门。
书香飘逸,清新淡雅,如同窗外的梅兰。我忽然觉得,其实根本不需要任何华丽的辞藻去感谢生活,也不需要更多炽热的感情去赞美书籍,只要回忆起眼前这幅美丽的画卷,便可以代表我内心的万语千言,足以感动我内心一生一世。
母亲手捧着一本《读者》,一脸的宁静安详,她脸上的微笑就像雨中的丁香花,清新明亮。读着读着,她似乎忘记了身在何处,忘记了自己是谁,甚至以为自己也是文中的一段文字、一个感叹号--她也成了我眼里的一首诗了……(这首诗叫"美丽",叫"母爱",叫"教育",也叫"感恩"……结尾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评语:
文笔优美。语言长短句相结合,修辞使用准确、丰富。
立意深刻。文章不仅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也深刻地论证了读书的作用。
文笔流畅、优美。开篇,作者就用细腻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今夜"这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水墨国画。画中的"母亲"宁静、安详,"脸上的微笑就像雨中的丁香花"。比如结尾,又回到"母亲"的世界,难能可贵。文章行云流水,神采飞扬,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诗词、成语、典故以及对偶句、排比句和比喻句,足见作者具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联想丰富。文章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展示了小作者丰富的读书阅历。全文描写、记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合理使用,情理交融,文质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