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新奇趣事,来到新校园认识新同学,参加比赛与对手惺惺相惜;人生也充满种种无奈,生死离别,的的失失,常唏嘘不已;从古到今,天之骄子也好,圣贤大哲也罢,无论生前如何,最终也是一具臭皮囊罢了;“生往何来,死往何去”一直是人类研究的一项重要问题;但答案恐怕只有作古之人才能告诉我们,否则孔子何须用“未知生,焉知死”的不回答作回答呢?
人与动物不同之处主要是大脑构成不同;主要集中体现在创新力这一项,动物只会根据其习惯去进行生活,而人类则可以从习惯中升华起来,发现新事物,从而改善生活,如猴子是不可能从苹果落地而发现地心引力的;但同时也有了种种困扰,在处于人猿时期的人类,甚至于到了石器时代的人类,跟现代的人有个很大的区别,即是他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卢梭先生曾经对此作出过研究:“石器时代的人类是没有死亡的恐惧,他们只对没有妻子,饥饿以及受到伤害而感到恐惧”。死亡是人类文明发展而渐渐产生的观念,可以追溯历史,越古老的历史人类的生死意识越是淡薄。
若是死去元知万事空的话,高祖为何42岁高龄还要斩白蛇起义,安公何须弃青山绿水而出仕,放翁何须听一夜春雨;死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何须在生前如此努力呢?而且努力未必取得成果,项羽自刎乌江,苻坚饮恨淝水不就是好例子吗?
实在是啊!我们为何要如此努力呢?十余年的寒窗,几十年的工作,人生的烦恼,至死方休;即便学究天人,即便富可敌国,始终都是一场南柯罢了;我为何在这里?为何坐在学堂上学习?为何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啊啊!
如果说是为了理想,但是理想达到后呢?总会有更大的理想,得陇望蜀,如秦始皇嬴政一样,统一六国就想升仙,这样看来,出师未遂身先死恐怕是最好的结局,但这又是为了什么努力呢?如果说是为了报效国家,就现今时代而言,报效国家其实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等同于增加了人的恐惧,人得到了越多,就对死亡的恐惧越大,越是服务人民,人民就越不愿意面对死亡,偏偏死亡又是不可避免的。
可能你会问我,既然我觉得生无所求,为何不去寻求死亡呢?人一出生就要面临着死亡,没有人例外过,英年早逝还是寿终正寝也仅是活的长一些或者是短一些罢了,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要眷恋生命,眷恋现今所有的一切镜花水月;或许是因为舍不得吧,舍不得亲人,舍不得财富,舍不得名誉,舍不得一切必定舍弃的事物,或许是我懦弱吧,我也舍不得,舍不得现今拥有的一切,即使死亡是必须的,但依旧舍弃不下,又有多少人做到大丈夫能屈能伸呢?
啊啊,为什么明知财富名誉越多在面对死亡时候就越痛苦,而我们依旧在寻求财富名誉啊,啊啊,如果可能我真想化作一只蝴蝶,无求无欲,无失无得,但现实总是与愿违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