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如何细腻传神地进行心理描写

八年级写人其他
2023-03-24

经常有五六年级的小朋友向我诉说,写作文的时候不会用心理描写。其实,心理描写一点儿也不难,只要你能掌握一些方法,就能活灵活现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什么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述法的第一种形式,是直接、客观地对人物的内心思想进行描述,我们称其为直接心理描述法。这种方法有较大的描写范围,运用灵活,是刻画人物心理常用的、主要的一种方法。心理描写能描述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刻画人物形象,开掘文章的思想、深化主题,有重要作用。人的内心世界是很复杂的。正如俗话所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为了揭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应当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经历相吻合。

二、心理描写的作用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划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相比,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

三、描写人物的心理方法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直接描写心理。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如《穷人》一课中第二段描写了桑娜矛盾痛苦、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当她发现邻居西蒙已死,毫不犹豫地抱回两个遗孤,可她又“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因为家境本来就很穷困,又有五个孩子,丈夫的担子已经很重了,现在再加两个孩子,能养活吗?所以,桑娜的担心是很自然的。可是她又想:“嗯,揍我一顿也好!”可见她更坚定了收养孤儿的决心。是什么原因形成桑娜矛盾复杂的心理呢?是罪恶的剥削制度造成的穷困,是穷苦人民在现实情况下一种真实心理的写照。它不但不会减少桑娜善良性格、纯洁心灵的光彩,反而在思想斗争中,增添了她善良的光辉形象!这里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在矛盾冲突中显示人物的品质。

再看《穷人》中另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穷人》中的这一描写,是心理描写中最常见的手法——“内心独白”。这段内心独白把桑娜的内心矛盾刻画得多么细腻、曲折!桑娜未征得正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的丈夫的同意,而抱回寡妇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孤儿,内心忐忑不安。“他会说什么呢?”“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写出了桑娜的担心——丈夫会反对,因为自家生活极为贫困。“他会揍我的”,表明桑娜很害怕。“这是闹着玩的吗”“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写出了桑娜的自责。“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表明她已下定决心,为了两个孤儿甘愿作出任何牺牲,突出了她心地善良、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美德。

2、借助梦境描写心理。梦境的描写是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特殊方式。通过梦境能表现人物思想愿望,显示人物思想变化的曲折过程,寓意含蓄。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也是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梦境描述,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愿望,显示人物思想变化的曲折过程。一般的说,梦境描述是为了加强人物思想、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示人物的灵魂,但必须寓意含蓄。梦境描述法,是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如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一文中的描写——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也会对她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暖和暖和手吗?她抽出了一根火柴。哧!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前面。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她觉得多么舒服啊!但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把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只拿着一根烧过了的火柴,坐在那儿。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以上的幻觉描写,很好的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同时,又深刻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和黑暗。

3、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外在活动(如行为、语言、神态)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这种方法是通过人物外在的表现来反映内心的,所以,对于表现一定环境下人物的复杂心境相当有效,而且着墨少,感染力强。

⑴、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一个人的思想的波动,往往能够从人物的言语神态中表现出来,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通过抓住人的形态的变化来刻划心理活动,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写作方法。例如: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

⑵、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人物的性格、情绪一般都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古诗文中就常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心,也常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之感,这种 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够收到“状难 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一位同学在《茵草坪上的故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就很不错:

“一场春雨之后,坪里的小草长得愈发茂盛了,那一大片的翠绿简直就是一块碧玉,绿得发疯,绿得逼你的眼睛。在他眼中,那滋生的不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叫‘幸福’的种子。”

这段景物描写很好地写出了主人公喜悦和幸福的感受。

四、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技巧

在生活中,每当我们耳闻目睹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一些想法,或赞叹,或惊喜,或厌恶,或悔恨,如果如实地把这些想法写出来,就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1、心理活动是由事情引发的。在生活中,我们每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总会产生一些想法和做法,这就是心理活动。在作文中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如实地写出来,能够把人物写“活”,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突出。请看下面的短文:

回家的路上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地出现在我眼前。我的心立刻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我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刚说过,放学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坚持三天,就又给忘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这时,我放慢了脚步,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想到这儿,我就加快了脚下的速度,飞速地向家里跑去。

这篇短文写的是“我”在回家的路上的心理活动。片段开头清楚地交待了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如写“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这个心理活动是由于看到“路灯亮了”而产生的。接着叙述了自己心里的想法,使短文一层进一层地铺展开去。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写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叙事,有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才能写出实实在在的心理活动。

2、心理活动要按顺序写

我们看见或遇到一些事情,心理有许多想法或看法,如果全部端出来,就会使人感到像一团乱麻,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因此,要一层一层地写出心里想什么,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等。请看下面的短文:

大扫除

放学后,该我参加卫生大扫除了。我拿起一把大笤帚走到教室后面开始清扫地面。忽然,在一张桌子腿下发现一支笔,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支“派克”圆珠笔。这笔是谁的呢?我看了一下座位,这是王明同学坐的地方,准是他丢的。我记得前些天,他还向同学们吹嘘地说,他过生日的时候,他爸爸要送他一支“派克”笔。这下别吹了,我把它藏起来,让他尝尝着急的滋味。我把笔放进口袋里,刷刷地清扫地面。忽然,我眼前浮现出王明同学着急的面孔,仿佛看见他急得抓耳挠腮。我这个玩笑开得不是地方,怎么能拿自己的快乐,去换取同学的着急呢?我得把笔给他送去,让他获得一个意外的惊喜。

大扫除结束了,我拿笔向王明家走去。

这篇短文写捡拾圆珠笔的事情,是按照:找到笔的主人——想到笔的来历——想让主人着急——决定送还失主的顺序写的。从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故事的线索、前因和后果,从而展现了小作者急人所急的精神。因此,可以说:条理清楚,线索明确,是写好心理活动的基本功。

3、心理活动要符合当时的心情。请看《飞向学校》一文,小作者是怎样描与“我”的心理活动的。

在“我”一早上学开始等车时,“心里着急,竟胡思乱想起来。如果车子不来了,可怎么办呀……”,继而是羡慕那些离校近的同学。等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觉得10分钟的等车比一小时还长,心都快跳出来了,“现在才明白望穿秋水是什么滋味了”。又等了一段时间后,“我”有些绝望,怀疑11路车发生了什么问题,此时此刻我多么希望所有的车都是11路车。

这些心理描写把“我”等车时那种焦急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辞了。可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学校,结尾点题并与文题呼应。文中一系列的心理描写符合“我”当时的心情,也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经历。我们在写作文时应当很好地借鉴这些美妙的心理描写。要写得具体、生动,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等特点,可不要抽象笼统地去写,也不要有意无意地去夸大心里感爱,要把握好分寸。

五、学会通过心理描写突出文章主题

心理描写,是直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状态的一种写法。跟语言、行动描写相比,它更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不但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而读同学们的习作,感到大家在运用心理描写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的表现是:

第一,在写人(写他人)叙事(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时,忽视心理描写,就事论事,没有写出自己在此事之前、之中、之后是怎么想的。

第二,在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时,口号化,表面化,有时又不惜弄虚作假:明明自己心里没有那么想,却偏要写自己是那么想的;有时故意抬高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写得挺高尚;为了衬托他人,有时却又成心贬低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写得很肮脏。

第三,在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时,真的“钻”到了人家的脑子里,把自己的心理强加在他人身上。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小作者是怎样运用心理描写的:

飞向学校

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天刚亮我就顶着风,低着头往车站挪去。路旁的小树不停地摇动,路上行人稀少,只有那些车辆来来往往在行驶着。

“车子怎么还没有来呀?都快7点钟了。”我不停地看手表,心里着急,竟胡思乱想起来:如果车子不来了可怎么办呀……

唉!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乘11路车,11路车次不多,几乎每天我都得苦等半天才行。我真羡慕那些离学校近的同学。

“真是急死了了!车子怎么还没有来?”我不由得又嘀咕起来。我又看了看手表,才过了10分钟,可我觉得比过了一个小时还要长。这时我连心跳都加快了。咦!远远过来一辆车,我多么希望那是11路。20米、15米、10米、5米……宾了,近了!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现在才明白望穿秋水是什么滋味了。唉!真扫兴,还不是11路!我只好强忍着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静静的等着。这时,旁边不知啥时多了好几位乘客,他们也和我一样等得非常着急,不时踮起脚,伸长脖子,眺望着。

这时我手脚已冰冷,脸也冻麻了,眼泪几乎涌了出来。我有些绝望,怀疑11路车发生了什么问题。此时此刻,我多么希望所有的车都是11路车,那该多好啊!那我上学就会方便多了,随时可以上车,也就不用浪费许多时间了。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喊:“11路车来了!”这声音好像放鞭炮一般,使大家兴奋起来。我心里好激动,忍不住叫了起来:“11路车!11路车!”车子慢慢地停了下来,车上人真多,我好不容易挤上了车,心也忽然轻松了许多。

车子开往吴宁四校,可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学校。

看《飞向学校》一文,小作者是怎样描与“我”的心理活动的。在“我”一早上学开始等车时,“心里着急,竟胡思乱想起来。如果车子不来了,可怎么办呀……”,继而是羡慕那些离校近的同学。等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觉得10分钟的等车比一小时还长,心都快跳出来了,“现在才明白望穿秋水是什么滋味了”。又等了一段时间后,“我”有些绝望,怀疑11路车发生了什么问题,此时此刻我多么希望所有的车都是11路车。这些心理描写把“我”等车时那种焦急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辞了。可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学校,结尾点题并与文题呼应。

文中一系列的心理描写符合“我”当时的心情,也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经历。尤其是在心理活动中的动态描写这一方面用得较好。随着等车时间的延长,“我”心中焦躁不安,无可奈何的感受与时俱增,甚至有些绝望。在这里进程和分寸都把握较好。心情转折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比较到位。如听到“11路车来了”的叫声感觉是“放鞭炮”,兴奋起来如“激动挤上车后心也忽然轻松了许多”,尤其是文章末尾的心理描写:“车子开往吴宁四校,但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学校”。这里的描写既符合当时的情况,又点明了中心,刻画了人物遵守纪律,热爱学习的思想性格,还与文章题目相呼应。

我们在写作文时应当很好地借鉴这些美妙的心理描写。要写得具体、生动,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等特点,可不要抽象笼统地去写,也不要有意无意地去夸大心里感爱,要把握好分寸。

从这篇短文的写作特点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1)写人叙事时,要特别重视通过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来突出中心思想。在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时,不但要写清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还要写出自己在做此事之前、之中、之后的心理,即写出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记叙看到的、听到的人或事件时,也要把自己“摆进”文章中去,通过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我”的心 理映衬、烘托主要人物的品质,突出或点明中心思想。

(2)在叙事过程中,要如实地描写自己内心深处的活动。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虚伪,不造作,不夸张,不掩饰。要写出自己的童心、童真。故意抬高自己(口号化、表面化)或成心贬低自己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3)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时,要慎重、客观,不能以己之心,强为人意。小学生作文,采用的大多是第一人称(以“我”或“我们”的口 气来记叙)的写法。由于“我”不能钻到他人的脑子中去看,所以采取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以“他想”的形式直接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必须要在描写人物言行神态方面下功夫,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和体态,去揣摩、推测,这样才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六、进行人物心理描写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第二:心理描写可以只言片语,穿插在行文之中,也可以相对集中。

第三:多数情况下,心理描写总是与叙事相结合,并且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描写进行。

总之,人物的心理是丰富的、多变的、复杂的,而恰当地描述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又是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方法。要写好人物,单靠外部的肖像与行动描写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细致地探索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情绪、感受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变化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作者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描写心理活动的表现手法外,还要熟悉生活,熟悉所描写的人物,掌握人物内心活动的规律。在心理描写中,要防止脱离客观依据,离开特定的环境和人物的性格逻辑,而随意主观臆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