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也许是我们曾经经历过或是幻想过的,它就像最初的梦境,华丽、梦幻,又带着泡沫般的伤感……
故事中的”我”一直都在用平平缓缓的语调叙述着,说的几乎不像自己的故事,而是坐在你的面前,讲述着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故事的一开始,就写到了蓝丝带——“十七岁生日那天母亲送我一条白圆点的蓝丝带”。看似无意的一句话,为下文埋下了一条隐秘的伏笔。在那之后,“我”收到了一张装在白色大信封里的贺卡,上面只印着两个字“等待”。贺卡散发出淡淡温暖的馨香,没有署名,没有地址,只贴着一枚四分钱的邮票。这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这是谁送的?为什么要送?
在出门拿信时,“我”看见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子站在路牌下,目光清澈温和。“我”猜想,也许就是他送的?但是,没有实际的依据,也不好胡乱推测。所以,在那之后,“我”居然隐隐对这些贺卡有了期待。自从收到了第一张贺卡之后,“我”居然还陆陆续续收到了其他的贺卡。这些贺卡无一例外都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印着“等待”二字。
这样风平浪静的日子过了一段后,那条蓝丝带再一次出现在故事里。一个黄昏,“我”回到家里,母亲诧异的问我:“你的丝带呢?”毫无疑问,是弄丢了。但是,“我”没有告诉母亲弄丢了,而是说忘在学校了。第二天,最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我”又收到了白色的信封,打开了一看,居然就是那条蓝丝带!但是,回到家仔细端详后,才发现这并不是丢失的那条。也就是说,这是那个寄信的人专门买来给“我”的。他或她怎么会知道?怎么会这么有心?怎么会那么美好?
读到这里,不禁想到,这个寄信的人究竟是谁呢?他或她不像个凡人,而是像个天使。他或她洞察了“我”心中的所有秘密。也许,这并不是现实,而是一场华丽的梦境,这场梦境是“我”逃避现实的港湾——但是,又不禁心生疑惑:如果是梦,又怎么会那么真实,真的可以收到贺卡,真的看到那个一直注视着“我”的男孩子?
可惜,“我”还是放不下女孩子的矜持和尊严。直到最后,地址开始有了,那是远方一个常下雪的城市,名字也开始出现,潇洒极了。
期中考试后,“我”收到了厚厚的退稿信,连同成绩单一同来到,母亲连续向学校跑了三次,拿来了那封贺卡。父亲支开了好久没开的火炉。“我”平静的将贺卡一封一封的投入熊熊的炉火,将自己曾经最珍贵的东西,熊熊付之一炬——那烈火烧着的,不是贺卡,而是女孩子最珍贵的心啊!这段曾经充满梦幻色彩的青春岁月就这样不堪一击的在火焰面前消失了,凄美而悲凉。那是什么——少女那平静的外表下,敏感脆弱的那颗心,一滴一滴的流出鲜血,滋润着火焰,让它越发猛烈,愈发焚烧了自己的心!
那曾经多么动人、多么美好的岁月啊!就这样轻飘飘的消失殆尽了……最后,“我”照例在学校的晚会上,朗读那个叫“初梦”的人的诗歌。只是没人知道,这个“初梦”就是“我”。蓝丝带在最后又出现了,“我”依旧是扎着那根蓝丝带,像一个路人那样,朗读完了那首诗。那根蓝丝带一直没变,不论“我”经历了任何风雨,它始终是默默伴随着“我”,这根美丽的蓝丝带,成为了那个寄信的人留给“我”唯一的纪念。
没留任何痕迹的少女青春岁月,哀而不伤,寓悲于美,象那根蓝丝带,缓缓飘下,悄悄的躲在岁月之后凝视着这场初梦,美好、安静,又充满了柔软的期待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