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要经过多少遍清洗,才能被称为?
早上一起来,感觉嗓子眼被塞了一团棉花,咳不出来咽不进去,灌了一大杯水才吞进去那团“棉花”。抬眼一望才发现,窗前灰蒙蒙的一片,恍然想起,这是雾霾。
记不清是从哪一年冬天开始,这团霾就一直罩在人们头上,如一场大梦,好像从很久以前一直做到现在。如今走在大街上,每一脚都得踩得严严实实,生怕没注意一下跌到坑里去。仿佛一夜之间人人脸上都带了个口罩,白的、黑的、花的,普通的、医用的、过滤的,就差个防毒面具没见过了。
当灰得惨淡,树叶失了颜色,鸟儿不再歌唱,孩童失了欢笑,阳光褪出温暖,如何让我们渴望幸福?
沉浸在这样的天底下,我开始了遐想:蓝天白云下,翠绿的树叶和清风应和着,我牵着风筝笑着、跑着,四周的树林回荡着我的笑声,脚下的土地轻盈而柔软,累了躺在青草丛中嗅着草香花香,渴了弯腰掬一把清泉爽口……
记得在我幼年,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想古时这种情景更是处处都有,我们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这无疑是个大问题。我们用钢筋混凝土取代了青草绿地,高耸的烟囱也赶走了湛蓝明亮的天,尖锐的机器轰鸣声掩盖了鸟儿鸣啼,滚滚浓烟包裹了花香阵阵……我们的“文明”正在侵蚀着自然,侵蚀着。
我们给自己戴上了口罩的同时,霾也给这座城市戴上了口罩。原本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如今汽车也都被迫放慢了速度,在霾里,雾灯也只好为自己无能为力而叹气,不只是司机渴望阳光,老头们不住地擦拭自己那把太极剑,青年们心不在焉地转着篮球,孩童们则来回推着自己的脚踏车,他们都时不时地望着窗外。
从生态学角度来讲,雾霾是特定气候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蔑视自然,自然就会用它强大的方式报复我们。
1943年7月26日清晨,美国洛杉矶的居民们从睡梦中醒来,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以为受到日本人的化学武器攻击——刺鼻的蓝色烟雾、极低的能见度。当然,这是他们第一次领教雾霾袭击,从爆发雾霾到治理结束,美国用了近半个世纪。
1952年12月5日,伦敦爆发的雾霾更严重,短短四天,因为雾霾丧命的人数达到了4000人,恢复到空气基本正常,英国也用了近40年的时间。
我们当然不能再走西方国家的老路。2014年,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到2030年,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60%,非石化能源消费占一次性能源消费达到20%,据估算,如果这个目标实现,我们的雾霾污染将降低42%。
所以,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有所行动。尽量减少开车吧,朋友,毕竟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汽车尾气呛得泪水横流;尽量去种一棵树,朋友,毕竟你也希望能呼吸那股沁人心脾的芬芳;尽量少抽烟吧,朋友,毕竟已经再容不下一粒灰尘;尽量少燃放烟花吧,朋友,毕竟那一瞬间的绚丽背后是长久的灰色!我们不能给后代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和一片灰色的天了,不是吗?
趴在窗台上望着远方,我仿佛看到烟囱里只有几缕淡淡的青烟,阴沉着的天逐渐褪去灰色,换上一片沁人心脾的蓝,阳光猛烈却又温暖地照了进来,天上的风筝又多了起来,歌声隐隐地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