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团聚在饭桌前。看着满满一桌子菜,我都不知道先吃哪个好。最终,我决定先向红烧黄河大鲤鱼下手。(直截了当写吃鱼,这种开门见山的开篇方式值得借鉴。)
看,它那丰满的鱼肉、红红的汤汁,怎能不让人垂涎欲滴?我怕其他人抢先,马上用筷子夹了一大片鱼肉送入嘴中。真好吃啊!来不及细嚼慢咽(一句“来不及细嚼慢咽”道明了被鱼刺卡喉的原因),我又准备夹第二块,可不幸就在这时发生了。我刚把鱼肉吞下去,隐藏在肉中的鱼刺便轻轻松松(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来看,“轻轻松松”需改为“不偏不移”)地卡在了我的喉咙里,那一瞬间,我仿佛听到了那鱼刺得意的狂笑声,仿佛看见了那鱼刺狰狞的面孔。
大事不好!我想大叫,却被锁住了喉咙;想哭,可一哭就更说不清楚了。我向大家挥舞着双臂,又指了指我的喉咙和盘子里未吃完的鱼。(这几句话把“我”被鱼刺卡了喉咙之后想说话却不能说,只能用手势、姿态表达意思的情景表现得很形象,很有现场感。)可他们竟一头雾水地看着我,我更加焦急了,额头上沁出了层层汗珠,我在心里大声说:“快来救救我,鱼刺卡在我的喉咙里了!”可我张开嘴巴,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眼看着大家那迷茫的眼神,我焦急又绝望。
就在我不知所措时,与我一同长大的姐姐显然是读懂了我的肢体语言,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大叫:“不好了,鱼刺卡在她的喉咙里了!”大家听后,开始手忙脚乱地找东西,大姨让我低头,把鱼刺吐出来;姥姥甚至拿来了一本厚书拍我的背,希望我能把鱼刺吐出来……但这些办法都不奏效。
忽然,我听到了妈妈的声音:“让一下!”只见我那“救星妈”手里端着一个碗,快速朝我走来,叫我张大嘴巴,然后把碗凑了上来,一股呛人的酸味直冲我的鼻腔,(这究竟是什么呢,需要交代一下,建议加上“原来是醋!”)我本能地扭过头去,可这一扭,鱼刺又狠狠地刺了我一下,我不禁又大叫了起来。妈妈焦急地朝我大喊:“别管了,快喝!”说着就把醋倒进了我的嘴里,醋一进嘴,我就想呕吐,那味道我这辈子都不想再尝第二次。我一连喝了三大口,妈妈迫不及待地问我:“感觉怎么样?好些了吗?”我咽了口唾沫,感觉喉咙一点都不疼了,说:“没了。”大家都长舒一口气,我却马上站起来跑进洗手间漱口去了。
现在想想,鱼刺可能是被冲下去的,那直接用白开水不就得了?我这没文化的妈妈呀。(建议加入鱼刺卡喉喝醋的原理,使这篇习作更具有科学元素。)不过,从那以后,我看到鱼总是躲得远远的,即使吃其他东西,也学会了细嚼慢咽。那惊险的一幕,我可不想再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