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教育之道,不可任性

九年级命题900字
2023-03-24

《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诚如斯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弘扬美好的德行,而漫画中孩子脸上的一记巴掌却违背了《大学》的精神。  从55分进步到61分值得嘉许,但孩子得到55分时的一记巴掌是他进步的关键因素吗?倘若是,那么分数上的进步也不意味着心智和人格上的进步。再者,从100分退步到98分,可能不只是个人因素,更有试卷难度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叠加。那么,一记巴掌如何能在学生心中留下积极向上的印记?  应当看到,教育的手段不应只有“微笑”和“耳光”两个非黑即白的事物,而应是更多情感上的感化与人格上的孕育。社会心理学家扎乔克曾言:“人是‘情感优先’的动物。”人对于事物的认识首先是情感上的直觉判断,在此之后才有事后诸葛亮式的论证。因此,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才是更为长久而又有深远意义的育人之道。一个微笑、一些积极正确的指引,都能够在学生心中种下健全心灵的植株,在春风化雨下开出希望之花。  况且,一记耳光扬起的是学生的成绩,打落的是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写道:“强力惩罚迫使人服从社会意志,进而失去自我。”由此观之,即使教育者的动机是好的,他采取的手段也不能是任性的一记耳光,正如《发条橙子》中“上发条的玩具”,恰是惩戒过度之后的心灵写照。  更何况,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单单只有分数机制。诚然,分数反映学生学业情况,但我们不可任性地将分数与学生成长中的一切衡量指标画上等号。未满10岁的神童上了大学后在学业之外一片空白,他的母亲痛感“太对不起他了”。毫无疑问,教育不仅应当关注“术”的精深,更要看到“道”的广博。否则,在分数中畏惧惩罚的学生们,终将面对王开岭笔下“进行式”的人生。  因此,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言:“人生是一株长满可能的树。”教育者不应只是看见分数的进退,98分的高分更不应换来一记耳光,而应在学生成绩的起伏间看见更多的希望与可能。就像犹太人在孩子的书上涂上蜂蜜,让孩子直观地体会到知识是生活甜蜜的源泉,而绝不会制定无尽的规则让孩子们无所适从。  当然,我也不是一味否认惩罚的意义,而是惩罚的对象应当选取有当,惩罚的手段也不应以伤害学生的自尊为代价。  王尔德有言:“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希望教育的评价机制下不再是分数独断,教育之道避免任性的非黑即白思维,让鲜花和秕谷共同茁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