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天,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每回都是年级第一,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友或者女友。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最近,这则广泛流传于网络的热帖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看完之后,我的感触很多。
“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多自觉啊!”“我们单位的一个同事的女儿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你怎么就没人家这么争气呢!”……小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人经常听到父母唠叨这些熟悉的话语,其中里面提得最多的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了。有些人可能会被父母拿来与其他孩子比较,而这些人一般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成绩优秀,乖巧听话的好孩子,二是成绩不好,喜欢打游戏,生活不能自理的被拿来比较的孩子。这么看来,前者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了,那到底为什么父母们要拿他们来跟自己的孩子比较呢?
可能大部分父母都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出息,自己的孩子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优秀,所以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习“别人家的孩子”的各种优点,各种长处,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然而这样会使自己的孩子丧失信心,变得不开心,甚至讨厌学习。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则新闻,一名母亲曾经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而与女儿有过一段不开心的经历。那次女儿考试考得差了,她便在女儿面前絮絮叨叨,还提起了同事的女儿曾经获得了什么什么奖,这让女儿很是受挫。从那次后,她变得不爱学习,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她的母亲这才发现了她的不对劲,后来,她和丈夫决定把女儿当成“别人家的孩子”来看待,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多给予赞美之词,渐渐地,她的女儿变得越来越开心,对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所以我觉得,父母除了不拿自己的孩子跟他人比较,还不应该给孩子太大压力。他们为了“望子成龙”,所以就逼迫孩子做这做那,除了做孩子不擅长的事,还做孩子不喜欢的事,这会让孩子的肩上背负着很多压力。
父母应该让孩子和自己比,而不是和别人比,例如拿孩子这次的考试成绩和上次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拿孩子的优点、长处和缺点、短处来比较。此外,如果父母确实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的孩子学习的话,那么最好先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得好的方面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再客观分析别的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之后才在此基础上建议孩子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不仅学习了其他孩子的优点,又看到了自己的短处,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
孩子还需要适当的表扬。当孩子认真地完成一件事时,父母们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但是,孩子在完成不了某一件事或者失败了,退步了时,父母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相反的,父母们要指出孩子的不足,适当地进行引导,最后给孩子鼓励,这将会给孩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孩子来说,终身受益的是和谐的亲子关系,所以家长们都应该与孩子以诚相待,经常和孩子进行感情交流,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