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那沉沉黑夜里海棠的震颤。”
墨色中洇染出一点红,刹那间明艳了整个梦境。是海棠,中国古典文化的花魂,“曾是照影来”,如今,花魂却渐熄。
其实是我们在蹂躏自己文化的花朵。“祭孔大典”逐渐商业化,一个个古镇的失落,名人故居的过度包装很难不令人作呕,更多的时候,我们还要假惺惺地打着“复古”的旗号,“消费”我们本应该捧在手心的珍宝。“祭孔”何需大张旗鼓?古镇何需林立的钢筋水泥?故居何需伪造的书画、所谓的真迹?这就好像我们满心欢喜去迎接久别重逢的老友,却发现出现在你面前的是商家的精心设计,借势推销,只剩下媚俗、媚俗、还是媚俗!曾听闻因《琅琊榜》热播,山东一地特此更名为“琅琊阁”,借电视剧炒作,即使赚得游人如织,却也体现了对自己不自信、落个贻笑大方的结局。
我有些心痛,亦有些羞惭,只因自己也迷失在现代文明的洪流中,模糊了最初的心智。我也曾心安地接受这些讨好,却不知我们面对文化早已是一败涂地。曾几何时,仿佛我们学习古诗词只是为了应对高考,而那些字里行间的闪光已不再,却沦为赏析之后冷漠的标准答案。并非题目设置有误,其初衷是为了引领我们感受那份美感,却在无形中解剖了本该有的优雅。
我害怕这就此沉寂,失去了活力成为冰封的化石;我恐慌我的梦境化为齑粉,一片冻土之上再也无此惊艳的驻足回眸。言不尽,观顿首,触摸海棠,我盼望其花心仍有温度。
前日网络上广为流传“国人诗性未泯”的话题,缘起一次诗句续写,“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赢得万千赞誉的下句则是“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续诗脱胎于霍去病西征故事,他当年横绝匈奴,封狼居胥,倾酒入泉,与将士共饮,是为“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由此得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我们可以想见:自西汉的那壶酒倾倒在华夏的大动脉里,而后汩汩流淌,氤氲出千年酒香。文化醉人的魅力在于传承与共享,和一个民族、一片地域密不可分。
灵魂的香气,未曾背离这片土地,烙在骨子里的大气与深情也并未远去。
我并非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人,相反,我乐在现代生活之中,AlphaGo对战李世石、火星计划、引力波的发现无不牵动着我的心。只是,也常常记起那些古典的日子,长夜难寐时不是触亮电子屏,而是启窗望月;胸中抑郁难平时不是跟着摇滚乐队的鼓点发泄,而是拾笔娓娓道来;思念友人时不是迷恋相同的短信群发的快感,而是落墨于宣纸的舒缓。怀念不是重回古代,每个人都分享着这个时代科学、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诸多的现代文明,只是有些情怀还得归来,正如故宫里的文物修复师,守着历史跫跫的足音,明白自己所为皆有意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守着一瞥,但愿古典的余光仍照在我们的身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