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一直在下雨,春树给卧病在床的父亲喂了饭后,就拿了个板凳坐在门口,向门外望去,看着朦胧的远处发着呆。
(取名“春树”,匠心独具。既意象优美、意蕴丰富,又暗扣材料中的“大树”。“春树”之“春”与“远处”一词,分别点题。)
春树是个不幸的孩子。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妈妈因为忍受不了这个潦倒的家而离家出走,哥哥早早地外出打工,只留春树和父亲住在这破旧的屋子里。春树小时候被开水烫伤过脸,留下了难看的疤,虽然村民们都很纯朴,没有歧视他,但他内心深处却有一块疤,他很自卑。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读完高中后却只能回家干活,照顾父亲——家里没有足够的钱,父亲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春树很喜欢看课外书。从课外书里,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外面有高楼大厦,有摩天轮,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他是多么渴望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啊。可是他的父亲,他的脸,都让他无法在外面的世界生活。
(两段承上,补出春树“发呆”原因,同时也是写题目前半截——“去不了远方”。然“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一语,看似闲笔,略不经心,实已为下文创办小学、自任教师预作铺垫。)
雨渐渐停了,他站了起来,他想到外面走走。他很郁闷,想散散心。走着走着,看到一个果农在采摘水果。那果农见着他,就咧开嘴笑了:“哎呀呀,来得正好。来,揣几个橘子给你爸爸吃。这橘子啊,销得可好了,它可是要运到全国各地的,贵着呢!我们是熟人,多给你几个。”春树看着一棵棵橘树,它们的形状并不好看,扎根在这又湿又脏的泥土里,却能结出这么甜美的果实,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就地取材,借“橘”为喻;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树”与“果实”,亦复紧扣材料。)
回到家,看到了哥哥几天前寄来的信。有几张城市风景的照片,突然发现背后有几行字:弟弟,大城市虽美,但繁华的背后也有着无尽落寞。你这么聪明,一定能在家乡有所作为的!
(照应第二段“外出打工”,更以亲人的鼓励坚定其扎根家乡的信心。)
若干年后,有一个村庄。那里虽不富裕,但村民都很淳朴。你只要走进那里唯一的小学,就会看到一群小学生坐在老师周围,满脸笑容地听他讲课。老师瘦瘦的,脸上有疤,但他的声音是那么自信,那么洪亮动听。他在这里教了好多年书了,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哥哥”,他教的小学生,有的考上大学,去了大城市;有的毕业后,留在了这所小学。这么多年,他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有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在偏僻的山村里办小学。他平静地说:“只想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教育。”记者想采访他早年的经历,他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想着去外面,但又去不成,后来一想,自己出不去,可以帮助别人出去嘛,就在这里办了学校,虽然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