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蜀国或许是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国家了,有善待臣民的君王刘备,有神机妙算的军师诸葛亮,还有令敌闻风丧胆的知名将士。不仅仅是这些,蜀地千古留传的文化和美食已经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为了好好感受一下蜀地的文化美食,我们踏上了前往蜀地的旅程。可是,南昌到成都的航班也是不懂人情啊!去成都都是三更半夜的航次,我们只好改签机票,来到了“大火炉”重庆。 “老包子”老店 重庆的美食很有名,有重庆火锅、重庆小面等特色美食。身为“国家一级吃货”的我,既能大饱口福,又能欣赏蜀地文化,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怎么能不亲自去看看呢? 下了飞机,入住酒店,一放下行李,我和爸爸妈妈开始了快乐的吃货团之旅。 这不,开始就一帆风顺,吃到了我认为最有重庆特色、味道最好的“老凉糕”。我一说这个“老凉糕”,你可能会以为是像凉粉一样的食物,那就大错特错了。顶级的“老凉糕”不同于普通凉糕一样粘,没有粘在口里的感觉。它既不像凉粉一样黑不溜秋,又不像糕饼一样粘牙糊口,而是像果冻一样晶莹剔透,又像刚泡好的藕粉一样入口即化。 我在“老包子”老店中品尝到的“老凉糕”绝对顶级!从颜色看是一绝,真正的好凉糕是可透色的,用透明的碟子托住它,你会发现,经过它可以望见自己的手!在味道中,它也有一绝。“老凉糕”配上丝滑浓稠的红糖水,啊!好比青山配绿水,好比桃花照溪水,我轻轻地在上面一划,有一种莫名的忧伤渲染开来。当我将它送入口中,透心般的冰凉从舌尖滑过,红糖激起无数味蕾,在心中久久挥散不去,不由自主地接着一抿,红糖从舌尖漫延开来,甘蔗的清香配上清凉的凉糕,让我情不自禁爱上它! 当然,我觉得“老包子”老店中的包子也是非常不错的。虽说它没有上海灌汤包和天津狗不理包子名传千里,但它的味道还是可以与前两者相媲美。看做包子的师傅技术好不好,主要看包子上的那些螺旋纹。如果一个包子做的好看,它的螺旋纹一般会有一个小圈圈儿。“老包子”老店中的包子就是这样,每个包子都有一个典型的小圈圈儿。看起来,我以为它会像狗不理包子一样油得慌,但一口下去,葱香四溢,七分精三分肥的肉啊!好像是舞蹈家,在我的味蕾上跳起踢踏舞。我再细细品尝,奇怪?它是甜的!不过,“老包子”老店中的师傅告诉我,这包子并没有放糖,可是这甜味是从哪里来?又怎么出现的呢?经过我这资深吃货的观察,发现原来它的面粉是甜的,就好比“橘生淮南则为枳”吧! 古镇磁器口 第二天,我们来到每个游客都拍手叫好的地方——磁器口。北京人都知道北京的磁器口,但是,在重庆当地,也有这么一个千年古镇也叫磁器口。这里汇集着整个重庆所有知名小吃,不仅仅更卫生,基本上都是在重庆可以谈论大名的老字号。 我不一一介绍了,只讲讲我印象深刻的几种美味。 首先,是我个人偏好的酸梅汤。酸梅汤可是中西部地区的特产,现在超市里卖的酸梅汤啊,大部分是用安赛蜜、阿巴思甜等类似的食品添加剂和香精调制出来的。可在这里喝的酸梅汤不一样,商家独具匠心,选用上好的新鲜乌梅。这乌梅太酸不行,酸得流眼泪,太甜也不行,没有乌梅的正宗味儿!只有酸甜中等,味道刚好的乌梅,才能做出酸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的酸梅汤。刚出锅的酸梅汤是最好不过的了,我轻轻啜饮一口,一股子梅子、山楂和陈皮的味儿瞬间出来了。酸中带甜,甜中又带酸,我仿佛是沉在了这酸甜的海洋中,好曼妙的感受啊! 然后呢,就是重庆小面了。重庆小面做工精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哪里少了工序、哪里少了材料都是不行的,会偏味的!只有用像糊糊一样的面团才可以做出正宗的重庆小面。做面的师傅用巨大的漏勺兜住那几斤重的面团,一边说唱一边拍打,一根根只有铅笔芯那么粗的面条从漏勺网洞里漏出来,每一根面条做出来都粗细相当,长约60厘米。焯过水的面条,加上黄瓜、蒜泥、小葱、豌豆、糖,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花椒油!一份可口的小面就出炉了!刚出炉,我就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这面条像米粉一样滑,瞬间沁入了口中,还没来得及思考,一股花椒味儿冲上了眉头,那麻辣“小王子”正在我的舌尖上跳跃着,好像整个人都活跃了起来,我忍不住大喊,太美味了!这花椒和糖在一起简直是绝配,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妙点子!香软和酥脆搭配、麻辣和甜美搭配,两个极端的感觉搭配在一起,越是能突出美味的重点。 接下来,是绞绞糖了。绞绞糖是拔丝系列的鼻祖,想必拔丝系列的甜点大家肯定吃过,但是这种已经流传多年的绞绞糖已经很少见了。绞绞糖并不难做,只要一些麦芽糖就可以了。刚出锅的麦芽糖是做绞绞糖的最好材料。只见卖糖的老奶奶在这麦芽糖上撒满白芝麻,搅拌开来,用两根小木棍搅入糖块中一提,小块绞绞糖就出来了。其实,玩这么一种糖不单单是搅一搅,还是要有一些技巧的。这种糖柔韧度很好,不会轻易拉断,趁糖还软时,你可以像拉面一样,把糖拉成又细又长的糖丝。不过,这时候你可不能光顾着赞叹它晶莹剔透的糖色和拉面般柔软的糖体,因为,再不把它快速搅动,这么一块糖就要落在地上了。当然,你还可以把糖搅出一层层银白色的糖丝来,然后这么一块糖就可以直接放入嘴里开吃啦! 介绍完美食,我还认为磁器口有一大特色——鱼疗。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尤其是温泉疗养地都有鱼疗。但是,我觉得这里的鱼疗还是相当不错的!像这种只有小鱼儿的鱼疗馆还是不多的。我把胖脚丫一放进去,无数小鱼便来围观,好像在说:“这个脚丫上的皮屑新不新鲜?”没一下子,一条小鱼先冲上去:“唔!挺新鲜的!”很快,一群小鱼涌上来,大快朵颐,把我的脚挠得痒痒的。不过,后面就感到越来越舒服了,小鱼正在一点点地把坏死的皮屑吃掉呢!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小鱼就不吃了,因为脚上的死皮已经没多少,自然鱼疗也结束了。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顾名思义,就是有三个突兀起的土堆形成“三星伴月”的美景,但不为人知的是底下居然有一个庞大的遗址,仅仅是重百斤的青铜面具就有几十件,还有些青铜面具是有金箔的!可是谁能想到,青铜面具不是用来工作的,竟是用来祭祀的。不单是青铜面具,整个展馆的展物都是用来祭祀的! 曾有人说过:“信仰就是民族魂”!整个蜀地都信望自然神和祖先神,这不仅仅是敬仰,更多的是供养和膜拜。 那我就从一号馆开始介绍吧。一号馆是主题展,主要展览的是陶器、石器、青铜和金器等。 这里的陶器展览与其它博物馆一样,都有陶碗、陶盆、陶罐什么的。当然,四千年前的陶器相对做工粗糙,而且易碎,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都是后期人员用石膏补上的。不过,走着走着,我居然发现了一个中国人至今还在用的东西——温鼎。如果我不说,你或许不知道温鼎是干啥用的,其实它就是古代的火锅啊!没看到温鼎之前,我一直以为火锅是近代才出现的饮食用具,却不知早在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人已经在享受这美味了!我走进一看,嘿,这温鼎居然还是个鸳鸯锅呢!中间有一个空心小圆,说不定就是区分味道的呢!不过呀,它的外形还是有那么点儿奇怪,下面是三根粗大的三脚架,原来古人早就已经领略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学问! 一号馆里不只有陶器,还有玉器呢!在展馆中,同一类型最多的玉器还是璋。玉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边缘有齿的玉璧叫牙璋,另一种边缘光滑的玉璧叫边璋。仔细看,这个璋其实长得像平行四边形,只不过中间豁了一大块,所以顶部十分尖锐,可以用来攻击。但是,我们之前不是说了吗?三星堆出土的物品全部都是祭祀用品。这些玉璋都十分薄,不堪一击,再加上玉器十分易碎,所以它只能用来祭祀。 在一号馆中,我认为最有意思的是金杖。这金杖可是世界上第一根权杖。古今中外,金杖一直是代表权力和身份的器物。经考古学家确认,这个金杖是给祭祀的首席巫师用的。金杖核心是上等材质的木棍,外面贴了一层厚厚的纯金箔,但是经过3000多年的时光磨损,里面的木头已经腐烂了。上面雕刻着各种神兽,还有两张怪异的脸。透过那一层保护玻璃,我仿佛能剥开时间那层云雾,看见工件们正在用一根根细小的金针来雕刻出龙、鱼、鸟,还有祖先们的模样,每一雕、每一钻、每一刻、每一划,都要经过精密的计算,也许差那么一点点,或许就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可能会因此遭天谴。我又看见了,大巫师正在用这一根金杖向自然神和祖先神祈福呢!所有的臣民都充满敬意,向着神明们祈祷…… 在导游的解说下,一号馆很快就看完了。我们乘坐三星堆专用观光车,来到了无比神圣的二号馆参观精品展,这里有吸引我的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金面人头像、青铜鸟和太阳轮,都很有趣。 在二号馆中,让我久久驻足的是两棵神树,一棵完整、巨大,另一棵残缺、较小,不过它们的样子还是一样的。一棵树有九个杈,每一个杈都有两个枝条,上面是镂空神花和神鸟,鸟下则是千年结一果的神果。仔细看那鸟,同真鸟大小,不是很小巧,但是很精致。你瞧那眼睛、大嘴和翅膀,这不就是已灭绝的渡渡鸟啊!那似钩子般的嘴巴,尖锐无比;那似鹰的眼睛,仿佛能捕捉一切猎物;那高傲冷峻的小眼神,好像你的一切心思都被它看穿了! 川剧变脸 成都有那么一条巷子叫做锦里。在锦里,有特色的不是那在全国各地都千篇一律的美食,而是川剧中最有名的——变脸。川剧变脸历史悠久,经久不衰,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不论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还是今天,大家都十分欢迎变脸这个节目。 我们就在锦里观赏了一场“变脸”。 不是我吹,这表演变脸的师傅技术还真高!一上场,就给自己“圈粉”,把双手摇动起来,大家“哗哗”的掌声让师傅高兴起来,两只手托着大扇子抖动着,“咔哒”一声,张飞那黑似炭的脸忽然变成了诸葛亮的白脸,好像只有那么一眨眼间,就换得了大伙儿的掌声。 渐渐地,师傅胆子大起来了,把扇子插入腰裤间,转个身,把脚踢过头顶,双手依旧是空的,又那么“咔哒”一声,咦?诸葛亮那深思熟虑的脸不见了,一张娇小似玉的林黛玉出来了。随即,师傅跟着音乐,翘起了小指,哈哈,这是在翘兰花指呢!真是比女人还有女人味儿。 看下面这么多人鼓掌,师傅更高兴了,来玩了把狠的,用手在自己面前轻轻一划,好像是一刹那间,我是没怎么看清他一下子就变成了孙悟空的,他就那样已经变好了。估计是他在台上趁人受刺激时耍活儿蒙混,让人揭不出他的底吧!我是这么想的,台上的师傅好像猜透了我的想法,下台来给我们当面表演。他这么一表演,我可是真的懵圈了,为什么和之前一样是“咔哒”一声,却看不见他是如何变的脸呢?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看来,老师常说的“开卷有益”还是正确的,通过翻看书本我才知道,变脸原来是提前制作好脸谱,依次贴在脸上,然后层层揭去。 乐山大佛 在成都附近的乐山市,有那么一座山,不,有那么一尊佛,千年来受过无数人瞻仰,那就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高71米,雕于凌云山的悬崖峭壁上,它他和山合为一体,无不验证了“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老话。 导游介绍,乐山大佛已经建成了1300多年,唐朝以胖为美,所以乐山弥勒大佛就是当时美的代表了。据说这乐山大佛的建造,是为了帮助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集处的百姓驱逐“水妖”。这乐山大佛是一尊降妖佛,因为他五指朝下,表示降不净之物。你想想看,当年孙悟空不也是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指之下吗?从唐开元初年海通老和尚带领徒弟石诚和众僧花费十八年功夫塑造了佛首及佛身至胸处,后又由地方衙门的赶建,共耗时九十年的光阴建成乐山大佛。打建成的那一天起,三江汇集的这段水域就再也没有百姓遇难,真是大佛“显灵”啦!不过,经过课外阅读,我才知道,乐山大佛虽然是降妖佛,但事实上却离不开筑佛工匠们的智慧,因为大佛本身设有暗藏玄机、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 都说“心中有佛,佛中有佛,佛心有宝”。在乐山可真是这样,乐山大佛的后面,有一尊更大的佛像,他就是整座山,侧卧在山中,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涅盘像,而乐山弥勒大佛正好位处释迦牟尼佛的心脏部位。古人云:“圣人生于腋下”,传说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么出生的。正好验证了“心中有佛,佛中有佛”了。那佛心有宝呢?在佛教中,大佛都有一个藏宝的地方,里面一般藏有五谷和五金,五谷象征五谷丰登,五金保佑风调雨顺。在乐山大佛胸口心脏部位,有一个高三米、宽一米的洞,用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封住了洞口。那么,什么是天宁阁呢?资深佛信徒王导游款款讲解,天宁阁原名大像阁,是建完大佛时就有的,但是历经多次战争,毁于宋朝,后来宋朝重建,便改名天宁阁。那么为什么要用天宁阁纪事残碑来封住大佛胸口呢?那是因为无数盗宝者曾来这儿盗佛宝。但是,有个盗宝者可干了一件绝后的事情,用这残碑把佛心洞封住,一把大火,把乐山大佛的“保护衣”天宁阁给烧了。听到这里,我不禁为大佛悲伤,对盗宝者愤怒和无奈。 我站在凌云山顶凭望三江,感受着今天的乐山大佛不管人们曾经如何待他,依然雄伟巍然屹立着,看护着滚滚红尘中保有回归正念的芸芸众生。 快乐的时光好像长了脚,趁我不注意,偷偷地加快了脚步,蜀地之旅马上要接近尾声了。在重庆、成都的点点滴滴,我都会珍藏着,让美好、快乐的回忆成我生活的一部分,希望我能再来这里,弥补我没去九寨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