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香港的一切交流都得靠英语,可是进入香港理工大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里的一切也都离不开国语,无论是粤语还是普通话,所有的文化在这里都能很好地交流碰撞。上大学后的我渐渐地从不习惯到得心应手地接受了英文教学,可是意料之外的是,大学语文课才让我意识到自己原来那么喜欢国语,也庆幸在中学时期能遇到《语文报》,让我曾经做得有模有样。
大一第一学期,选修的第一门语文课是关于古代文学赏析的,在不断地翻阅繁体字的苏轼、辛弃疾的时候,我好像又回到了初中教室里的阳光下,那个朗朗地背诵着苏轼诗词的早晨。还记得那个时候,我特别喜欢苏轼的诗词,总会被他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所鼓舞。直到有一次在《语文报》上读到了苏轼的《江城子》,才让我真正认识了他。还记得那首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是我接触到的第一篇苏轼写的婉约词,直到现在每每读到这首词都会感到苏轼那时内心的落寞和孤寂。而紧接着的《语文报》暑期专号上的关于苏轼的生平描绘更让我看到了对于同样的人生不同的人竟然会有如此不相同的理解和诠释。是《语文报》带我走进了真正关于语文的世界——一个关于思考,关于抒发自己情感,关于感性,雨,风和阳光的世界。
对我来说,《语文报》好像有一种魔力,她越来越吸引着我,我喜欢在上面翻找诗词,喜欢品味名家的散文,更喜欢学习借鉴同龄人的优美文笔。这些都带给我灵感,引起我的思考,关于人生,关于方向,关于自己身上的可能性。渐渐的我也开始写随笔,一篇,两篇,积攒得越来越多,因为《语文报》我才会养成这个习惯,而这个习惯也让我获益良多,无论是在平时的考试作文中还是在自我的认识上。
自此,语文和《语文报》变成了我中学生活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记得当我得知要参加全国初中生语文学习全能竞赛的消息时,心情那叫一个迫不及待。为了准备比赛,我每天都沉浸语文的世界里。给我最大帮助的,正是我最心爱的《语文报》,每当我思路枯竭的时候,她仿佛可以探查到我的困难,第一时间给我启发。在千辛万苦地完成了文章后,满怀期待地等着结果,脑子里已经出现了无数种可能性,虽然结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但是这次的经历却让我收获到了很多。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更加喜欢语文,也加强了我和《语文报》的联系。
在思绪的长河里,不断漂流,突然惊觉大学的我的心境和初中还有几分相似,还是对语文一样的热爱,对这篇关于苏轼的文学报告或许又有了新的体会。猛然回首,感谢《语文报》陪伴我这一路,让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