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之美,震古烁今。 既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诠释;又有“君子之道,辟如远行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的劝解;不仅包含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原则,还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国学,是你在呼唤炎黄子孙吗? 那么什么是国学呢?国学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的总称。近代意义上的国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顾名思义,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而我的理解不甚相同:国学是我们祖先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发展的一种揭示,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精神沉淀,是历史精华的一种提取和整合。正是国学超乎常人的思想境界和非同一般文化学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历史的脚步在不断的前行,世事变迁,朝代更迭;沧海横流,英雄辈出。华夏文明一直延续至今,不曾中断,然而这是什么原因呢?必有其“脊梁”支撑。 这脊梁便是躺在华夏儿女血液之中的民族文化——国学。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有亡国,有亡国天下。而“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区别,改朝换代便为亡国,而“亡天下”,则意味着民族文化的消退,伴随着民族的灭亡。章太炎说过:“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可见国学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决定着民族的发展与衰兴。 当前社会掀起了一场疯狂的国学热,党和政府也大力倡导国学,不到五岁的孩子便能流畅的背诵许多国学名著等。这在这时便有人会发问,为什么要学国学,学国学的意义何在? 现代社会中,不少中国游客外出游行时,不文明的行为屡屡成为新闻热点,乱写“到此一游”,在航班上任性“谩骂空姐”……这种素质低劣的表现,也体现在家里、学校。许多人对父母不恭不敬,颐指气使;有些学生嫌弃父母寒酸,不让父母进校;更有的学生买苹果手机而要求父母卖肾。种种乱象,令人匪夷所思,也践踏着华夏文明的圣殿! 古语曰:“弟子入则孝”,“父母者人之本也”。我们要勤于反思。比如说在生活中是否有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其为人也孝弟,而号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任之本与!”我们常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却连这么一点“齐家”都做不好,如何为国家建设出力? 习总书记上任之后,强力惩治腐败,党要管党、严格治党,运用国学的力量来重建世道人心,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一般而论,官员的文化水平很高,一定听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一定知道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也该理解文天祥在行刑之前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壮志,答豪情……《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治国理政,干部是第一重要的;而干部素质的高低就决定了理政水平的高低。腐败分子就是利欲熏心,没有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运用到治事之中,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为了一己私利而危害国家和人民,最终毁灭了自己,也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害,被人民大众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国学作为中华的脊梁,作为支撑华夏文明历久不衰的内在精髓。学习绝不只是停留在学习古籍,背诵古籍的表面基础上,而要认真研究与理解其核心内涵,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实践,理加以融合与整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