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好啦,好吃饭啦!师傅啊,开饭了呀,哎老头子啊你叫叫他们。”午饭时间到了,奶奶又开始叫装修师傅们吃饭了,而我早已循着饭菜香溜进厨房,这儿转转,那儿看看,手上还不忘拿双筷子。
造房人家年年有,前年好像特别多,走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几乎每走几步就可以看到几家人在造房子,我家也不例外。看着住了十几年的房子被推翻,化为一方砖瓦,又看着新砖瓦一点点堆砌起来,像小时候堆积木一样,一层,两层,三层,四层,到现在已经开始装修了,颇有“时境变迁”之感慨。仲夏的中午,外面除了刺眼炎热的阳光,没有一丝风,路边绿树的叶子却时常颤动着,那或是知了热的耐不住性子一边叫着一边在枝叶间移动着,又或是鸟儿无聊地拨弄着。新房的架空层却凉爽舒适,与屋外恍若两季,并时有穿堂风吹过。在而今已成型的新房厨房吃午饭,心里别有一番喜悦。
来装修的师傅年纪大多四五十的样子,其中一位和爷爷年纪相仿,说是邻村人,很健谈。每到午饭时,便唠起家常。这次的话题却不太一样。“啊呀,真是好啊,现在基本上每户人家都可以造起房子了。”他端着饭碗作回忆状,“要是在二三十年前,这真的只能是梦想啊。”
爷爷附和道:“是啊,那时候不要说造房子了,连吃都吃不饱。再说那时候小孩子多,养家真的不是说说的繁难。”“对啊,是这样说。我孙女才上小学,都很老道地说:‘爷爷,现在国家的行政好了,其实你也不用那么辛苦了。’说的我们都笑起来。”
听他们谈论着,我也不禁心绪泛滥。初中三年的历史和时局政治学下来,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也多少有点了解。新中国成立初的五十年代,正是爷爷奶奶那一辈出生的年代,那时候一个家庭里小孩子比大人多,大人的养家负担也就更重,像爷爷奶奶都有四五个姊妹弟兄,养不活、病死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时常听老一辈的回忆,哥哥姐姐们有衣服穿不下了,那么弟弟妹妹们就有新衣服穿了;吃饭时的饭量要看菜的多少,菜多多吃点,菜少少吃点,却也愿意只吃白米饭;买不起糖和盐,有时候菜都是淡的;每天起早贪黑在地里干活,又或是做些赚钱的小买卖,除了过年那段时间,其他没有放假休息的时候……其实这都是一个国家成立初期不可避免的,百姓们的生活还无法得到保障。到1953年决定实施一五计划和后来的三大改造完成,确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的生活才一点点有了好转。从最初的实现温饱到后来的总体小康,再到将来不久的百年目标——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都是国家政策正确的体现,是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上了一条正常的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道路。
国家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经济增长方面已卓有成效。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中国更是首先提出了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希望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促进东西方交流合作。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确实做到了带动发展中国家发展进步,作为中国公民,我为中国自豪;作为一个青少年,我为爷爷奶奶苦尽甘来而感到欣慰。“今天的菜很好吃啊,我家里的菜都是儿媳做的,看来火候还不够。”
“年轻人呀,我么当初也是那样的唠。”他们又扯回了家常。
能这样愉快的谈天说地,没有温饱的顾虑,是人民被领上了一条通向富裕的道路的果实。我们正拥向日益明亮、日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