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九年级叙事其他
2023-03-24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特级教师武宏钧

小学生主要写记叙文,我在批阅作文过程中,发现学生习作出现问题最多的,还是详略问题。有的学生,轻重不分,详略不当,导致作文平铺直叙。记人叙事要有详有略,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学生作文时,往往是把可有可无的事写得很多,而该重点写的内容又写得不够,造成作文详略不当。

叙述一件事情或表达一个意思,不能平均用力气。重要环节,重要部位,要详细的写;次要的地方,可以简略的写,三言两语,点到为止,甚至完全省略。文章处处详写,冗长拖沓,该强调的意思没有强调出来;而处处略写,浮光掠影,不能给人留下具体的印象。详略的安排应该服从表达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写处,用墨如泼,略写时,惜墨如金。这样,详略分明,张驰有致,文章的表达才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一、什么是详略

因为详略问题是困扰小朋友们的老大难,所以我们将特别细致地分清哪些该详,哪些该略。

详写,就是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详尽、具体的叙述,由一两件具体事件组成的作文常用详叙,文章的主要事件或关键情节用详叙,使人读后能对事物有具体、深人、细致的了解。

略叙,就是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简略、概括的叙述,由许多事件组成的作文常用略叙,文章的次要事件或时间跨度比较大的情节用略叙,使人读后对事物有简单的轮廓性的了解。一般地说,文章的主体部分需要详写,而开头、结尾和文中过渡处应该略述。

如课文《落花生》,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课文中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几个词一笔带过,而过花生节,只是一个晚上的事,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边吃花生、便议论花生,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只是在文章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进行裁减的。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文章之所以详略分明,作者意在以物喻人,赞扬落花生的默默奉献精神,引导读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在写作文的时候如何定详略

一篇文章中,写得最详细的地方叫文章的详写点。任何一篇记叙文,都应该有详写点。这种详写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如果没有详写点,文章就不具体形象,也不能充分表现中心。而要把中心表现得突出,也不能忽略略写部分。应该略写而没有略写,文章的中心也不会突出。假如事无巨细,不分主次,没有重点地从头至尾平均用力,或蜻蜓点水、面面俱到,那就成了一篇流水账,显得冗长沉闷。详写与略写是相对而言的,详写必须有略写来配合,需要详写的地方要不惜笔墨,该略写的地方要借墨如金。详写和略写处理得当,能起到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的作用,《落花生》一文之所以能使读者对落花生的特点有深刻印象,这与详略处理得当不无关系。

1、依据主题定详略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的便是次要材料,该略写。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记叙文详略的安排,要由文章的中心来确定。与中心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是重点内容,就要详写;而与中心意思关系一般的次要内容,则应写简略些。在写作文的时候,详写与略写, 是受主题的制约。我们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凡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就要写得得具体、细致,可以铺开,说得要充实;凡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要略写,可以概括,甚至可以不写。总之,以表达主题为依据,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详略要得当。

3、依据材料定详略

记叙的详略是指记叙文的材料在选择和使用的处理问题。文章写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安排处理的好不好。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⑴、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⑵、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3、根据文章的体裁来考虑详略。

文章的体裁不同,处理详略的要求也就不同。如,记叙文对要写的人或事必须详写,议论抒情则可从略,只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够了。如课文《一面》,详细记叙了三个故事,只在首尾和中间,为了突出主题,加了几句议论。议论文重在论理,阐明论点,故说理要详,引证事例可简略。如,方之先、崔之清写的《论洪秀全的爱国革命思想》一文,对洪秀全的生平事迹只作了简略的介绍,而对他的爱国、革命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这种爱国革命思想的历史地位,则作了详尽的论述。如果详略颠倒过来,详写洪秀全的生平事迹,议论则几笔带过,那文章的体裁就变了。

具体应如何安排好文章材料的详略,其实并非无法可循,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其一,详写人略叙事。此法适用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写人,就是写出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特征。而要表现人的这些特征,就要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进行详写;对那些涉及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事件,则应概括叙述。因为所写的事件只是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的过程。如课文《一面》,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于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只是概括的一语带过。

   其二,详记事略描人。此法适用于把事件作为主要记叙对象的记叙文。这类文章,叙事是重点,人物及景物的描写只是围绕且服务于事件。文章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用着力刻画人物。也无中心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而不是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其三,详绘景略抒情。对于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往往是情景交融,但情是由于景和物才生发的,所以描写景物是基础,应详写;而抒情要略写。如课文《山雨》,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如将雨来时由远而近、逐渐清晰的声音比作“无字的歌谣”,将雨至时雨丝飘洒在山林的声音比作“优雅的小曲”,将雨过时雨珠滴落的声音比作“一场山雨的余韵”,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不同时段的山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韵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那种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充溢于写景的字里行间,却绝少直接抒情的语句。

   其四,详记叙略点睛。记叙描写类文章,有时要更好的点明主题,就要借助适当的议论、抒情。此类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详写,抒情,议论是辅,只是深化中心凸现人物思想性格,只需点睛式略写。如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最后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字虽不多,却是感情的升华,主题的深化。

4、要根据读者对象决定详略。

在写作文中怎样才能安排好详略呢?“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写文章,应该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来考虑详略。凡读者必须知道,或必须加深认识而不熟悉的,要详写,读者已熟悉,或与他们无关的,要略写,总之,要做到“有的放矢”,“文尽其用”。

写作文,应该珍惜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成功的同学,多是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成功的同学,多是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有了独特强烈的体验,再在写作时加以提炼,自然地梳理出一个生活事件,一次人生思考的主次轻重,知道哪里是重点是高潮,哪里是交代是铺垫,记忆中模糊的,不重要的,一笔带过,记忆中难忘,写的细致,充分一点。可以说,是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一般的说,能安排好文章的详略。

我们应该学会取舍材料。懂的详略的道理并不难,难的是真正做到详略得当。有的同学写作时,把文章的详略看得很随意,不知道依据中心来安排详略,更不知道恰当的详略必须经过取舍。

详写不是漫不经心的写写,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硬凑。无论是详写还是略写都应该讲究一点表达形式。详写处往往要突出细节,注重渲染和烘托,多用铺陈等手法,略写时也应一丝不苟,精神饱满。记叙描写时,结合抒情,议论的,记叙描写应详写,抒情议论可略写。运用先倒叙后顺序相结合的,倒叙部分可略,顺序部分可详。如果当中还安排了插叙。插叙部分应略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有对景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就详、写景部分该略,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情景交融,但情是由于景和物而发生的,所以描写景物是基础,应详写;抒情就该写略写。有些文章采用总叙,分叙点面结合的方法,那么总叙应详写,其他的方面就应略写。如读后感一类的作文以说明道理为主,目的在阐明某种道感想,所以,“感”的部分应详写。详写的地步是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要做到淡笔勾勒,概括精炼,画龙点睛。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

总之一句话,对文章记叙详略的安排,如同一位佳人拥有质地高档的服饰,但要会巧妙搭配,才会更能突现佳人丽质。无论是文还是人,只有浓淡相益,才会更靓丽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