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 特级教师 武宏钧
在平时,很多小朋友告诉我,写作文的时候,有了素材,常常是拿起笔来,脑子空空,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思维方法,不知道怎样去开拓自己的思路。文章的思路很重要,就像一个人的骨架,它能撑起整篇文章。
所谓思路,就是作者行文时的写作思维流程,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指文章的章法。写文章,犹如筑高楼,要确定主题,筹划思路,组织材料等等,缺一不可。文章的思路流畅,才能个性鲜明。
小学生练习写作文不是文学创作,只是练习写作。初学写作,应该先学习一些基本思路章法。熟悉了行文的基本格式,就可以快速打开行文的思路,在学“规矩”的基础上再形成技巧,这真像我们学中医的要先背诵一些处方、学武术的先练习一些拳法、剑法的套路一样。我们小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写作“套路”——章法,熟能生巧,模仿创新,就可以快速开打行文的思路,进入写作的一种新境界。
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学会四种最基本的行文的思路章法。
第一种,是三段式。就是说,一篇文章要分三段来写;或者说,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分成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
①开头→②中间→③结尾
↓↓↓
起因→经过 → 结果
这是学习写记叙文的一种最基本的章法。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初学习作一般从这一方法练习开始。
①开头:这里是文章的开头,可简单地交待一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等等。
②中间:这里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了,要具体地来叙述了。叙述事情的经过,越具体、越生动、越有趣,就越是好文章的。写具体,是指要写出生活的细节;写有趣,是指要把事情的过程叙述的曲折而富有变化,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③结尾:这里是文章的结尾了,要把事情的最后发展的结局交待清楚。
例文一:
洗手帕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路子平
今天,刘老师从包里拿出一块皱巴巴的小手帕。手帕上有几只小白兔,看样子,它一点也不高兴。原来,手帕上沾满了灰尘,脏乎乎的。
老师问:“能不能用这块手帕揩鼻子?”同学们都喊起来了:“不行,不行!要洗一洗。”刘老师从讲台里拿了一个花脸盆,请两个同学打来一盆水,又拿出一块小肥皂,就开始洗手帕了。
“啪!”老师把手帕丢进了水里。但小手帕没有沉下去,刘老师连忙用手按了按,又来回摆了摆。等手帕全浸湿了,就捞出来打肥皂。打完了肥皂,刘老师就用劲地搓起来。搓呀搓,搓出了好多肥皂泡。可能是太脏了吧,连搓出来的肥皂泡也变成黑乎乎的了。刘老师放在水里清了清,水一下子也变黑了。刘老师连忙叫同学换来了一盆清水,又把手帕洗了一遍。
等老师拧干给我们看时,呀,洗得真干净呀!这时,我才看清了手帕上的全部东西,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和她的妈妈。它们全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好像在感谢刘老师哩!
思路评点:这篇作文,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的。这是写记叙文的一种最基本的章法。文章写的全是上课前10分钟看到的事情,老师洗手帕。这里有看,有听,有想。通过看、听、想,知道了为什么要洗手帕、怎样洗手帕以及洗的结果怎样。尽管洗手帕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要写具体也不容易,尤其是事情的重点→洗,要观察仔细,具体描述。老师怎么洗的呢?“丢→按→摆→捞→打(涂抹肥皂)→搓→清→换→清。从小作者的文章看,他观察得非常仔细,非常有条理,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更深。
【举一反三】写一件事、一次活动、一个游戏、一个小试验……都可以用这种写篇方式来打开思路。
第二种,就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快速构思行文。
比如写景物,可分为前、中、后(如雨前、雨中、雨后,再如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等);一天的时间,可分为早晨、中午、晚上;一年的时间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①开头→②中间→③结尾
起因→时间变化→结果
这一个章法思路的特点是,要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叙述事件的发展变化。比如我们写一节课,就可以按上课、上课时、下课的顺序来描写;再如我们要叙述一件事情,可以在文章中点明早晨、中午、下午,或第一天、第二天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候,时间变化和地点变化是同时进行的,同时叙述的。
开头:可简单地交待一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等。如写一节课,就要开门见山,点明上课了。
中间:是文章的重点段落,要具体地来叙述了。叙述事情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叙述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如写一节课,开始怎样,后来怎样,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展的,要细致地叙述,要交待出时间的变化线索。特别是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一定要细致地叙述。力求叙述的生动感人,传神细腻。
结尾:要点明时间变化,交代事情的结束。如写一节课,要点明下课了。
例文二:
一节有趣的科学课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任 宇
清脆的上课铃声刚停,张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块、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
只见他不动声色地放下东西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个斗大的“电”字。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竖起耳朵等待着他讲课,而他却叫了一位女同学上台去,要她把自己的自来水笔杆使劲往头上摩擦后,再把它伸向一堆碎纸屑,刹时间,奇迹出现了、许多纸屑立即自动地粘到笔杆上。正当我们看得目瞪口呆时,张老师问道:“哪来的电呢?”多数同学转入了沉思,只有几个同学小声回答:“摩擦的呗。”“对,是的,是摩擦得来的。”张老师高兴地接过他们的话茬一字一板他说:“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的东西,我们就说这物体带了电。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看着。最后,张老师真像魔术师那样,让我们观看了用摩擦起电的方法,使玻璃板上的小纸屑跳舞的表演;并给我们每个组分发了毛皮和橡胶棒,或是丝绸帕和玻璃棍,让我们每个人都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我一边做着实验,一边想着“登上电学宝座的法拉第”和“探索雷电秘密的富兰克林”,我也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力争做一个驯电的人。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嗨,怎么搞的,这节科学课时间这么短!”
思路评点:本文紧扣“一节课”的过程,按照上课→课堂过程→下课的顺序,写了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自然课的事。先写张老师的教法的确很新颖,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认识“电”。接着写张老师把同学们的兴趣完全吸引到课堂上,他不但给“我们”亲手做了实验,还指导“我们”亲手做了实验。文中对张老师的刻画很逼真,对他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多角度地进行了描写。开头上课,结尾下课,事情叙述得十分完整。
【举一反三】写一件事、一次活动、一个游戏、一个小试验……都可以用这种写篇方式来打开思路。
第三种,就是指按“地点变化”的顺序来快速构思行文。
这一个章法是“三段式”的一种基本变化,指的是在具体叙述事情的经过这一部分时,要按地点变化的顺序来叙事,写出事情的变化过程来。比如写一次参观,在开头交代起因之后,就可以按照参观的顺序,一个地点一个地点地叙述参观过程。最后是结尾。这也是记叙文的一种基本方法。
①开头→②中间→③结尾
起因→地点变化→结果
①起因:这里是文章的开头,可简单地交待一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等。要开门见山,简单利索。
②经过:(地点变化)这里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了,叙述事情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叙述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在什么地点,后来在什么地点,是怎样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叙述发展的,要细致地叙述,要叙述的一波三折,要有故事的高潮。特别是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一定要细致地叙述。力求叙述的生动感人,传神细腻。本章法适用于写参观游记一类的文章。
③结果:这里是文章的结尾了。写到这里,事件基本上就结束了。要注意收尾的自然贴切,水到渠成。事情的结果怎样,就怎样。事情叙述完整了,文章也就结束了。
例文三:
我买袜子上当了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闫 妍
星期天,妈妈拿着我换下来的袜子说:“这袜子磨了几个洞,没法穿了,买双新的吧。”
我说:“好!”于是,这双陪我“出生入死”了二三个春秋的袜子被判了“死刑”。
因爸妈忙,没时间陪我去买袜子,我只得单枪匹马,独自行动。大卖场在离我家挺远的市中心,据说大卖场上的“宰爷”是出了名的,上至高档电器,下到日常用品,能宰就宰,少则几元,多则上千,谁挨着谁就得“出血”……我摸摸兜里的十元钱,心里真有点忐忑不安。
我接连走过几家店铺,尽管店主们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睛直往我身上瞅,但一想到“笑里藏刀”这个成语,我就没敢进去,但我转念一想,袜子总是要买的呀,我一咬牙进了一家时装店。
“小姑娘,买点儿什么?”一个中年妇女走了过来,亲亲热热的一句话真有点让我受宠若惊。
我的脸微微一红,鼓起勇气说:“买一双袜子。”
“哦,袜子,这边来看。你瞧这‘碧丽’多结实,这‘比利’也不赖,这……”她指着一排摆得整整齐齐的袜子对我说。我似懂非懂地听着她的介绍,怕被她看出我是个外行,便故意装出一副行家的模样, 东摸摸,西看看, 时而翻翻袜底,时而捏捏里料,还不时点头晃脑,机械地重复着父母以前买袜子时的动作。摸完看完,指着一双浅白色的袜子问:“这双多少钱?”
店主的笑容停了下来,说:“冲你是诚心买,就九块吧。”
谢天谢地,没超出我兜里的“家当”,我松了一口气。
看来,这老板不算太狠,不过,多少得还还价。
“九块,大贵了吧,这种袜子最多值七块五”。我坚定他说。心里暗想,如果你嫌少了,我再添五角,也不算挨宰,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得意。
老板果然面露难色,稍微想了一下说:“七块五太低了,打老本卖给你,八块。”听了这话,我真想跳起来,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没想到今天竟这么顺利。
“行,就八块。”就这样,我买到了一双袜子。
回家路上,我拿着袜子,喜形于色,想着自己今天出色的表现,想到回家后受到父母夸奖的得意劲儿,我有些飘飘然了。
我特意拐一个弯,走进一家大商场。看见一双和我手中一模一样的袜子。为了印证我得到了便宜,可以在父母面前自夸,我便过去看上面的标价。“怎么?四块五!”
思路评点:本文的小作者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家中→路上→时装店→回家路上→大商场,细致地叙述了一次买袜子挨宰的经过。文章的开头采用了对话开头的方法,交待了事情的起因,然后具体叙述了买袜子的过程,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的对话描写,把事情的过程叙述的生动而富有情趣,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结尾的吃惊,既出人意外,又合乎情理之中。妙不可言。
【举一反三】写一件事、一次活动、参观一处景物……都可以用这种写篇方式来打开思路。
第四种,就是按“总分总”的方式来快速构思行文。
这种构思的窍门是如何分。可以按时间变化分,可以按类别分,可以静态动态分,可以人物分,可以景物分,可以按特点分……不同的分,就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运用这一个章法来写文章,窍门是:开头要总写点题,简洁利索,单刀直入。中间的分写部分,要注意想好如何分。比如写景,写什么景物,在动笔之前要想好,要写具体。分写一,就是要描写一个或一处的景物。比如我们要描写桂林山水的美丽,这里就先分写桂林水的美。分写二,就是要再描写一个或一处景物。比如我们要描写桂林山水的美丽,这里就先分写桂林山的美。分写三,就是还要再描写一个或一处景物……在具体描写景物的特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尽量地人格化地描写,力求把文章的语言描写的生动有趣,把景物的特点描写的生动有趣。结尾要呼应开头,或抒发感情,或揭示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种章法思路,都是可以变化的。比如总分总的思路章法,无论是叙事、写景、状物、写人的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快速打开思路来进行习作。本方法的要点是如何分,如何总。叙事的时候,可以根据事件的类别来分写或不同事情;写人的时候,可以根据人物的特点或不同的人来分写;描景的时候,可以根据景物的类别,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等来分写;状物的时候,可以根据物的特点来分写等等。
例文四:
我爱家乡的颍河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 刘梦洁
大家一定都很热爱自己的家乡吧!我也不例外,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都很喜爱。然而,最使我神往的是家乡的颍河。
每年春天一到,颍河边,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还有那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来参加盛会了,哗哗流淌的小河当然是盛会的主持人了。清澈的河水在明媚的春光下,不停地流淌着,流淌着,那么轻松,那么快乐……
炎热的夏天到了,强烈的阳光照在颍河上,波光鳞鳞,好像无数颗闪亮星星掉进小河里。每到中午,孩子们都来到颍河边,只穿一件小背心和一条小裤衩,扑嗵扑嗵地跳进河里,会游泳的游泳,不会游泳的在浅水的地方玩,或是在颍河边捡一些贝壳。此时此刻,颍河沸腾起来了,浪花跳得老高,它好像一个快乐的娃娃,跟孩子们一起玩耍。
凉爽的秋天来临了,颍河边上的果树上结了许多果子,一些淘气的孩子爬上树,把野果子吃个够。女孩子不会爬树,只好请求男孩子给她们几个尝尝。小河在一旁静静地流着,好像在偷听那男孩子的笑声和女孩子的请求声,并不时发出“哗哗”的笑语。
冬姑娘降临到人间,那时虽然刮着大风,飘着大雪,但颍河上仍然是那么热闹。瞧,孩子们在结了冰的河面上进行着花样滑冰,有的在颍河边打雪仗。欢声笑语在颍河上空久久地回荡着,在那里,好像根本不是冬天。
啊,家乡的颍河,你是那么可爱,那么秀美,那么令人心驰神往……
习作评点:这篇文章的开头总写,点明题意,“我最神往的是家乡的颍河”。接下来,分别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具体地描写了颍河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开头的总写和下文的分写,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文章中的小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活泼,别有一番情趣。结尾抒情总结,画龙点睛地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举一反三】写一处景物,写家乡,写山水,写校园、写公园等……都可以用这种快速写篇方式来打开思路。
综上所述,任何文章都不是无法的。熟悉各种章法,就可以变化创新出新的章法。入门当有法,循序渐识真。先有章法,而后无法,而后变出新法,创出新法,自能作文,从而发展写作技能。只要我们指导学生按照章法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不停地练习写作),由“入格”(了解章法)到“定格”(掌握章法),再由“定格”到“变格”(变化创新章法)地创新练习,就一定会取得作文教学的显效、速效和实效,就能快速地打开行文的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