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的月亮格外明亮,村子里静悄悄的。如水的月光洒在门外的自行车上,车把却还是热的。老人的背影渐渐远去,矮小而佝偻的身躯却显得那样的雄伟。风刮飞路上的尘,情谊因触碰的双手而更加深厚。 东村和西村,是毗邻的两个同样美丽的村落,沙河如同线一般将两颗珍珠拦腰串起,西村在上游,东村在下游。 本应共同繁荣的两村人,却总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别扭。东村人认为西村人在沙河中洗衣服污染了他们的饮用水,西村人则说东村人垄断了下游来的生意人。于是,西村人说东村人贪婪,东村人说西村人自私,世世代代,仿佛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铁路的延伸。终于有一天,铁路工人决定将铁轨铺进这里,铺向山后的远方,来这里进行考察的是和蔼的老镇长。不知是巧合还是老镇长有意为之,铁路的线路被定在了两村之间,铁轨与沙河正好将两村分成了四份。 尽管如此,两位村长却十分不自在,可铁路建设的进度一天天加快,一切也已成定局。老镇长的话言犹在耳,两位村长也只有一心期待亲眼看到火车开过的那一天。 这一天终于到了,村子又热闹起来了,两村的人都涌向了村口看火车。长长的铁轨像一部梯子架在沙河两岸的土地上,刺耳的汽笛与冲天的浓烟似乎预示着繁荣的到来。终于看见日夜期盼的火车,人们扔掉手里的活计,站在房顶上既害怕又兴奋地盯着看。飞奔的巨龙仿佛能化解矛盾,兴奋的两村人笑嘻嘻地到铁轨的对面串门,亲热地如同多年不见的挚友,听说还有人趁机结成了儿女亲家。 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们对于火车的新鲜感逐渐消失,但两村人的友好态度丝毫不减。火车不是那么可怕,越来越多的人穿越铁路,有些小孩子甚至把听到汽笛声时穿过铁道作为一种刺激的游戏。铁道两边成了热闹的集市,有人不顾火车的吵闹在铁路旁建了新房子,认为风水好。那件事儿才因此发生。 这一天,嫁到东村的一位妇女想带着还在吃奶的儿子去西村的娘家,她家就是铁路对面的新房子中的一个。这妇女走到铁路旁,看见了飞奔来的火车,但因为汽笛声还小,于是准备冲过去。她将怀里的儿子向上抱了抱,一手托住屁股,另一只手提起青布裙,用牙咬住麻花辫,半弓着身子,用力抬起右脚,矫健的跑起来。可一个不留神,被第一根铁轨绊倒了!她整个身子趴在了铁轨上,将儿子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儿子哇哇地哭起来,汽笛声也越来越近,她的心“蹦蹦”直跳。她想站起来跑过去,但是来不及了!大龙飞过,天凉扫清秋。“轰隆”巨响声中,火车里的人除了多一点颠簸,什么也没有察觉。 西村村长认为都是因为两村通婚才造成了悲剧,当即下令禁止西村人与东村有任何瓜葛。东村村长也心里苦,让大家伙暂时不要横穿铁路了。那段时间,两村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幸福的大梦破灭了。 有天晚上,老镇长忽然来找西村村长:“你找人去把东村村长也叫来。”看着老镇长湿透了的汗衫,西村村长一脸的不解。“别看了,我家的拖拉机坏了,骑自行车来的。” 那妇女的死引起了县里的重视,老镇长也很快就不是镇长了。老镇长对两位村长说:“当时我仗着资格老,厚着脸皮要到了铁路。为的都是能够让你们两村人和睦相处,铁路的安全需要你们两个共同维护。我在铁路没建前就对你们两个说过,咱老祖宗之所以创造了强大的中国,就是因为能够包容别人、体谅别人。习总书记说了,铁路是交流的桥梁,咱们建的不是铁路,是包容之路呀……”说到这,老镇长哭了。他想起了父亲因为与东村人贸易而被西村人打伤的往事,他想起了小学时看到的两村孩子打群架的场面,他不愿看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带来了更恶劣的结果,他只想看到两村人能够懂得包容。 两位村长羞愧的低下了头。“老镇长,我们两村的人对不起你呀。”老镇长用手帕擦了擦眼角,无奈地摇了摇头:“唉,只要你们能好好的,只要你们能尽释前嫌,我也就知足了。” 老镇长走出了屋子,跳上自行车,头也不回地走了。月光钻进屋子,钻进了两位村长的心。是呀,铁路是机遇,是合作,矛盾截止于今日,明天便是理解的乐土。两位村长对视一眼,微笑着握住了双手。村子仍旧静悄悄的,但改变开始了。 第二天,东村和西村的妇女开始一起在沙河的下游洗衣服,外乡的商旅第一次出现在了西村的集市上。两位村长掏钱在铁路的两旁建起了护栏与警示灯,两村分别派人执勤在火车来时保护行人的安全。 县里看到了两村的高速发展,对新镇长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只有老镇长明白,是铁路带给了他们繁荣。铁路的两旁建起了越来越多的商店,所有慕名而来定居的人都能够放下偏见,包容他人。 几年的时间过去了,铁路两旁早已盖起了楼房。一位旅人正巧路过此地,他远远地就看到了那块醒目的大牌子,上面用红油漆写着四个大字——“包容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