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以天下为忧,何以为乐?

七年级记叙文1000字
2013-11-26

我反复推敲老师引导我们理解“忧乐观”一词,终有所感慨,立刻记下我与文正公心灵交融的片刻。

我们都知道,文正公凭一卷图画,描绘了“岳阳楼”。其实他哪里需要岳阳楼呢?岳阳楼,在他看来,仅仅是是一纸墨迹。这也是我们都知道的,所以他零星的笔墨,只言片语的阐白了“浩浩汤汤,居洞庭一方”的岳阳楼。

所以,终归还是要落到他内心深处的忧与乐。我认为,他的忧乐,在于天下。然而又何时能乐耶?那便只剩下了无尽的忧。我们可以看到,岳阳楼记上有一幅岳阳楼的插图,意境开阔,又颇有几分登高望远、吞吐天地之意。我认为和范仲淹的心性是契合的。只可惜天下,能有几时太平?我不知道什么才能称之为天下,我只能浅浅地说,天下,大概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国家吧?再大一点,可能天下是这个世界收容的一切吧?天下之大,我们作为凡人无法可想,我们能照顾到的,就只是自家的几亩土地罢。而文正公却要以天下为己任。

文正公的忧愁,是深重的。我读过他的一首《剔银灯》,与老朋友欧阳修一同醉言“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当年不知多少英雄豪杰闹得腥风血雨的最后,却是三国鼎立的局面,我们亦不知文正公究竟经历了几轮官场浮沉,最后连枭雄豪杰也只当心生可惜,笑话了去。然而“少痴,老成悴”,文正公是心酸迫切,身处江湖之远,却神在庙堂之高。正如臣子与君之间,从来都是无怨无悔。“一品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如何回避呢?不可回避的是自然的潮汐啊。一朝一暮,刹那间白头后才恍然知晓青丝不复、时光不苒了。可天下之任未完,饮冰十年,奈何满腔热血难凉。让我很难受的是,历史兴亡,人生盛衰,万家的忧乐谁来承担呢?这样的沧桑,我只能浅浅品尝它深重的悲凉。

我在想象,他写作的时刻若是窗外残阳,还能如何勉励自己,风雨不济,时运还可以再来呢?只有心系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文正公可以做到的吧。文正公的胸膛,没有自己,更多的,是天下平民百姓。他的忧虑在天下百姓所忧之前忧,他的快乐则是在所有百姓所乐之后才快乐。然而这样的人,能有几时真正的快乐呢?我想他是以天下为忧了,那么怎么才能快乐呢?怎么才能心安呢?

而如今我们对着时代的尘土呼唤着他,仍品尝于他的精神食粮,正如他笔下的《江上渔者》所说,食客不该忘怀渔人的感情: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我只恨自己涉世尚浅,又太过浮躁,只有一身波澜不惊风和雨顺的经历,不能同他的资历相比,不能与他同销万家灯火到心头的忧愁。我只能用我自己浅浅地家国情怀去思考他兼济天下的满腔热血,我恨自己只能对着他一纸雄文空想。而他的思想,正是我心里那一簇迎着烈日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

范文正公一生辗转于风波里,我们从他留给我们的些许词文中,方可轻轻地、浅浅地、一瞥那楼的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