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杨老师,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是个匆匆而过的身影,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他不像朱老师那样上完课仍然“坚守”在教室里,也不像苏老师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但偶然有一次,在夜晚,经久不灭的灯光和窗边的身影,却令我感慨。
晚上八点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独自回到学校取语文书。学校里静悄悄的,连个人影也没有。我暗自思忖:也许只有我这样的“粗心大王”才会在这样的黑夜里回学校取东西吧。刚拿了语文书想离开,二楼一个窗口里射出的灯光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么晚了,谁还待在学校呢?我的心怦怦乱跳。于是,我决定过去一探究竟。近了!近了!灯光离我越来越近了!定睛一看,原来是校长室里的灯光。是校长?还是……?好奇心愈发重了,探着身子一望,是杨老师!他正伏案写教案,神情专注。只要是笔尖滑过的地方,就留下了一个个刚劲有力的文字,显然是仔细推敲后的结论。稿纸在逐页加厚着,那支在奉献的笔里的墨水减少着。那支笔奉献自己的油墨,在白纸上留下了杨老师的智慧,使一张平凡的纸成了文章。也许有一天,它的油墨用尽了,被随手丢弃在茫茫黑夜里,但它的品质仍留在人间,它所做过的奉献不会让人忘却!那支笔的奉献,不正如杨老师深夜伏案写作的品质吗?杨老师耗费的是自己的时间,写下的是经验与收获,奉献的却是工作。也许有一天,杨老师的心血已经奉献完毕,他的教育生涯到此为止,但他的负责会影响更多的年轻老师,他的作为会薪尽火传!杨老师与那支笔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回到家,再次想起杨老师的那支笔。笔里的墨水减少了,但变成了篇篇文章,记录下点点精华。墨水消逝了,它的功业却依然辉煌!杨老师不也像笔一样吗?他把所有的精力献给了工作。写教案,做总结,一字一句把自己的教育经验所得记下。他又忙于批改我们那些只能用“堆”来形容的作业,寻找更好的上课方法,为我们制定更完善的“温故而知新”的计划。因此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似乎遥远而模糊的身影罢了。但就在这匆忙的身影中,体现出的却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我们的关心啊!在这身影中,也许包含着朱老师和苏老师一样的关爱和平易近人呢!他只在乎内在而非表面,因而留下的只是那一个熟悉的声音和渐渐离去的背影……
恍惚间,那身影在我的脑海中又一次闪现。我似乎感到:那笃定的脚步不再笃定,里面透着无奈,一种不得不匆忙离去的无奈;那冷静而深遂的目光不再冷静而深遂,里面透着关爱,一种如冬天的阳光一般温暖的关爱……总之,一切模糊的记忆都成了杨老师对我们的喜爱、对工作负责的见证,都成了那沁人心脾的温暖。
数学杨老师,在我的生活中只是一个插曲,在记忆中只是一个似乎遥远而模糊的身影。但就是这插曲和身影,令我受益终生,成为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夜深了,但灯不会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