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春天播下种子,在秋天收获,让曾经付出的努力,在等待之后换来收获。寒来暑往,时光流逝,我们品尝自己种出的果实,却总有那么一些种子,不曾变成果实,正如生命中总有些有始无终的故事,散落在各自的天涯。只是那些事啊,却怎么样都无法忘记,就像那首很久之前郑智化唱过的歌:“突然忘了挥别的手/含着笑的两行泪/像一个绝望的孩子/独自站在悬崖边/曾经一双无怨的眼/风雨后依然没变/匆匆一生遗忘多少容颜/唯一没忘你的脸/飘过青春的梦呀/惊醒在沉睡中/我用一转身离开的你/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歌德借维特的日记说过一句真理:哪个少男少女没有过情窦初开的悸动?太多的人都在年少时经历过青春的萌动,我亦不能免俗。
故事是从高中开始的。高中语文课的一项作业是摘抄好词好句,另一项作业是周记,这本是有利于提高文学素养的活动,奈何我们常常忙于课业而无暇读书,于是有时到了交作业的紧要关头,摘抄本还是空空如也,周记也不知写什么才好,此时的无奈之举便是借用别人的摘抄本和周记。我的同桌世澈就常常如此,他时常把我前几个星期的摘抄内容抄在本子上,又或者把我一个月之前的周记稍稍改换内容写成自己的作业。因为有时间差的关系,他的这种做法没有被老师发觉。
在一个为了成绩近乎勾心斗角的重点班级,作业可以借用,笔记却决不可轻易借人。原因并不难理解,每个人的笔记上都总结有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思路,倘若与人分享,岂不是于己无益,反而增加了竞争对手的实力?毕竟在高考面前,每一个同窗都可以成为竞争对手,甚至成为录取列表中把你挤掉的那一位“罪魁祸首”。在成绩普通的班级,这一点并不突出,因为大学的数量很多,尽可以各取所需,可是在成绩拔尖的班级里,学生们不得不为了屈指可数的几个顶尖高校挤过独木桥。这听起来过于残酷,可人性就能够如此凉薄。
世澈的理科成绩很好,我却对数学和物理几乎一窍不通。作为我借他周记和摘抄本的回报,他允许我借用他的笔记。单单是这一点,我已经感激不尽。世澈的笔记内容详实,解题思路清晰。有时我遇到难题,他还会稍微为我讲解点拨一番。时间长了,拿到世澈的笔记时,我开始留意一些和知识点无关的内容,比如他漂亮得令人惊叹的行楷,又如他的笔记封面都是意境优美的水墨画或印象主义画作,我曾经以为只有像我这样的女生才会喜欢那种柔美的风格。
如果一切都只停留在那时,我的青春或许就平淡如水而没有维特式的痛苦。但我却逃不开命运转轮的摆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竟对世澈产生了朦胧的依恋和倾慕。平心而论世澈并不算是外表很出众的男生,只是待人接物大方自如,性格也友善温和。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喜欢他,是出于对他提供帮助的感激,对他行云流水字体的欣赏,还是同桌之间朝夕相处的日久生情?
我没有勇气向他表明心迹。所以我只能在静夜里为他流着泪写下一本本日记,只能隔着时空的距离默默地喜欢他。有时我想,就算不能拥有他,只要能望着他的背影,凝神看他小小的动作,潇洒地推推眼镜或者快速按着手机的键盘,也是好的。
高一到了尾声,文理分班在即。那时我动了去文科班的念头,而他,是一定会留在理科班的。想着或许要到来的分离,想着看过的多少小说里没有说出的爱情都变成了遗憾,我还是决定鼓起勇气告诉他自己的心意,只是不知道如何开口。
有一天他请了假,我帮他把发下的卷子放到书桌里,就在那时,我看到了一个封面非常熟悉的本子。那应该是我的英语笔记,为什么会在他书桌里呢?我疑惑地抽出来,打开时,却发现那不是我的笔记,而是他的日记。
在那本日记里,清晰地记录着他对另一个女生的爱慕。我以为他很快乐洒脱,却原来也一样为情所困。不知道他喜欢的那个人是谁,但是我看得出他对她的真心和痴心,
我开始从那些文字里发现他心里柔软的角落,原来我们一些地方竟是那么相像,我们竟都是那样的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孤单,竟都会喜欢那些动情的文字。他总是向前看,追随着她的方向,固执地不肯回头注意身后痴痴守望你的我。他那样清晰地写着,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他只会选择他爱的。
后来我离开了理科班,在分班的那一天,我对他说了一句再见。我知道,关于他,我用一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忘记。一句再见说得如此轻省,可是要真的做到,要有多难?说一句再见,背过身去时,已是有泪如倾。
后来我便一直孤单,孤单得会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再用力地擦擦眼睛,甩甩头,在别人眼里依旧要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只是路人,该多好。后来我们终于变成了路人,只是,之前已经有过太多的故事了,我们只能是擦肩而过的熟悉的陌生人。
青春的花,终于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