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平凡+坚持=强者

高一议论文1500字
2014-06-22

平凡+坚持=强者

所谓强者,顾名思义——强大的人。然而千百年来,我们对于强者一词的定义犹如雨后春笋,络绎不绝。但是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对于强者一词有不同见解也是理所当然的。

有人认为被誉为“美国之父”的华盛顿是一位强者,他的成就不可谓不大;有人认为贝多芬是一位强者,在身体残疾的情况下,创造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命运交响曲》;林肯、比尔盖茨、贝克汉姆……他们哪一个不被称为强者?

再说说我们中国的强者:兼并六国,统一全国的秦始皇;心胸宽广,招贤纳士的刘备;承受痛苦,独自完成《史记》的司马迁……他们哪一个又不是被称为强者?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思考一下。不难发现,许多甚至绝大部分被称为强者的人都是有很大作为或成就的人,而强者一词也随之扩大,大到了常人无法触及的高度,就如夜空中的摧残明星,美丽而不可及!但是真是如此吗?我不这样认为,至少我觉得那些辛苦劳作,始终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人——是强者!他们强在坚持;那些教书育人,站在教育事业上的老师——是强者!他们强在价值;那先济世救人,用双手送去健康的医师——是强者!他们强在意义。他们就如同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却钉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设想一下,假如这些强者纷纷止步,那我们该何去何从呢?但幸运的是他们没有,他们有的人一生都在从事一个职业,可能枯燥、可能乏味,但是不可能放弃。因为放弃是弱者的行为,只有永不止步才是强者。

但是我们也要分清永不止步和原地踏步。可能你会问,那些老师、医师一辈子都在当老师、医师,他们这不是原地踏步吗?我只能说,当老师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社会、国家的人才,你能说他们是在原地踏步吗?当医师拯救一个又一个生命,你又能说他们是在原地踏步吗?我所指的原地踏步是说不思进取、轻易满足,到了晚年自然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而那些老师和医师不会这样,他们到了晚年只会享受着“桃李满天下”的乐趣和“赠人健康,手有余香”的自豪。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平凡的人不一定不是强者,而强者不会原地踏步,强者永不止步!

传承与创新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当文学与时尚产生了关联,似乎文学创作也能产业化发展,作家也能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书店里,占据“畅销书架”的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又是通俗哲理。花样总在翻新,却大都千篇一律。那些书虽畅销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蒙上尘垢,挂上蛛网。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

这么说,我们是否就不要学习他人的作品了呢?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不够,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落于俗套。因此,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仅艺术创作如此,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方面,都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频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尝到了甜头。但是现在,我国的创新实力却比较薄弱。前几日的《文汇报》上说,上海的服务业管理照搬制造业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业起舞。在此,制造业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吧。有变通与创新,才有突破。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