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品味老糕点的文化

六年级说明文1200字
2019-07-30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添新衣,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一年一年又一年。”

2015年2月11日,我们七色光小队来到杭州市北郊的一个古镇——塘栖。相比其他江南古镇,塘栖不算太有特色,一条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最能拿出手的便是大运河上那座古桥——广济桥,作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七孔石拱桥,它已经屹立500年。

走上桥,立刻感受到它的古老,169级厚石板磨损严重,方形阶梯已不见棱角。尽管参差不平,它却依旧连接着水南和水北,不负“广济”之名。水北街是经过修缮的“古街”,街面不大,一路走过去,满是糕点铺。

刚走进塘栖老街,一股过年的气息向我们扑面而来。队员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寻找着有趣的事物。老街上挤满了购买年货的人群,熙熙攘攘地在各商店内外东张西望,目光瞄准自己心仪的年货,捏着鼓鼓的钱包,向收款处挤去。当他们手里的大包小袋装得再也塞不下时,才心满意足地从人群中挤出来满载而归,但又时不时地还会朝店里张望。店主们面对店堂内簇拥的顾客,大声吆喝着介绍商品,想赢得顾客们的青睐,并且买下它。

“晓曦,快过来,这些年糕是多么有趣呀!”“紫陌,快过来看看,他们正在打年糕呢!”每个队员都在抢着诉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过古桥往左行,我们就发现一家奇特的糕点店,卖糕点的位置只占左边极小部分,最右边砌着一个江南老样式的灶台,绘着考究的灶台画。布置很用心,墙上挂着蓑衣,斗笠,更有趣的是店内还有一个老石磨,磨上堆着大米,推杆斜斜吊在梁上••••••手痒的我们轮流地想办法推动那个大大的石磨,不知道是用力不够均匀还是姿势不到位,沉沉的石磨始终一动不动。

糕点店的门前,摆着几张桌子,上面陈列着五颜六色各种形状的米塑。米塑,又称“粉塑”,系用米磨成粉,蒸熟后用手工捏成。这些米塑,从工艺和特色讲,有点类似于北方的“面塑”,都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米塑是塘栖乡间的一种特有的民俗工艺,流传较广。这个盆子里装着粉色、白色、黄色的立夏狗。这些“立夏狗”真是可爱,一只只憨态可掬,而且颜色各异,昂首翘尾,令人爱不释手。那个盆子里放着叠得很高,并且整整齐齐的上梁元宝,这些元宝象征着大吉大利……

我们推选出小队里,两个最强壮的队员去打年糕。他们合力举起了10多斤重的大木棰,使出吃奶的劲,脸憋得像个红彤彤的苹果,一下一下地使劲向石臼里的大粉团子砸去。“啪—啪—”粉团子像顽皮的孩子一样,似乎跳了起来。紧接着,做年糕的师傅用手醮了凉水,猛地将粉团子翻了过来。在一砸一翻之间,粉团子变得越来越富有弹性。粉团子打完以后,还要分小块定型,这样,又香又糯的年糕就做好了。我们几个忍不住拿了一块放嘴里,热乎乎的,味道有点甜,出乎意料的好吃,传统美食还真不是盖的。伯伯们说,以前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这样打年糕,所以那时,满街都是香喷喷的年糕味道。

古镇的糕点店做的是糕点、卖的是记忆、品的是文化。传统糕点最能承载记忆和感情,吃着吃着,就想起过去,想起塘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