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像一个风筝,向往飞翔,向往天空;父母们则像是放风筝的人,紧紧地攥着风筝线,不让孩子们飞向不可知的世界,而父母凝视孩子的眼神,就成了这看似纤弱却又牢不可断的风筝线,一端是自由,一端是牵挂。
作为一个羽翼未丰的“风筝”,儿时的我自然是不想离开父母的怀抱的,父母温暖的眼神,在我心中就是家的代名词。可当我一天天长大,昔日让我充满安全感的风筝线却变成了束缚我的牢笼。每当我想要独立探索世界时,父母担忧的眼神却使我打了退堂鼓。眼看身边的同学都能独自出远门了,我却连跨出家门都要提出申请——,不!这种生活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那是一个明媚的夏日,我跟同学们约好,要一起去参加社会实践。临行前的晚上,我向父母说明了计划,却遭到了妈妈的拒绝。
“你还小,外面那么多危险,万一受伤了怎么办……”
“我可以的,妈!”我有些不耐烦了,“同学那么多,我也长这么大了,难道还不会照顾自己吗?”
“你们的车费……”妈妈还是不放心。
“放心吧,我们都准备好了,没问题的。”
爸爸望着我,眼神满是担忧,他动了动嘴唇,似乎想说什么,我摇了摇头,示意他不必再说。我凝视着妈妈的眼睛,在那深深的皱纹里,仿佛凝满了牵挂,她就这么看着我,好像我还是一个婴儿,或是一件易碎的珍宝,需要她用目光织成线,包起来,紧紧地拴在身边。
良久,她叹了口气,同意了。
第二天早晨,我背着包,蹦蹦跳跳地冲下楼梯,与朋友会合,偶然间回头一望,却又撞见了妈妈不舍的目光。我什么也没说,就又继续前行,努力把那藕断丝连的绵绵眼神忘在身后,像一个挣脱了线的风筝那样,在广阔的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
从那以后,妈妈从未阻止过我的独自远行。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我像风筝一样在天地之间游荡,家对我而言,只不过是个遮风避雨的场所,连那曾经无处不在的眼神,我也很少遇到。可在不久前的一天,我与它竟不期而遇。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早上,我背上书包,独自上学。我挥别了父母,像往常那样走下楼梯,在转角处,回头一望,竟又遇上了父母的眼神。父母不再矫健的身躯,倚在门框上,他们用丝丝银发下、埋在层层皱纹里的双眸,目送我远行。他们目光里有自豪、有欣慰,更多的是不舍和牵挂,一如当年对待幼小的我。其实,我在他们心中,一直是那个需要照顾、需要呵护的小孩啊。
我的心不由得一震。
孩子是风筝,父母是放风筝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神织成线,想把孩子紧紧地拴在身边。风筝的使命是飞向天空,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遨翔,所以我们每个风筝,都想永远地挣脱线的束缚。殊不知,断了线的风筝虽然没有了牵挂,却也只能漫无目的游荡,不能落地,是没有家的存在。我宁愿做一个被线拴着的风筝,有束缚,但更有爱的力量,用线与大地相连,无论飞向何方,都能在线的指引下找到家。
那天傍晚,我回到家中,凝视着妈妈的双眸,我微微一笑,说:“我回家了。”
其实我从未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