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这件事,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 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体会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叙事有详有略。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3、培养理解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学生介绍有关收集到的“社戏”的知识。2、放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学生轻声跟读,熟悉课文内容。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不惮dàn 潺潺chán 凫水fú 撺掇cuān duo 踱duó 颇pō 怠慢dài 吁气xū 宛转wǎn 絮叨xù dāo 磕kē 楫jí 归省xǐng行辈háng 舀水yǎo 蕴藻yùn zǎo 伊yī 篙gāo 四、研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 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学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 (2) 除了“看社戏”之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 明确 A:事件的开端:戏前波折 事件的发展:夏夜行船、船头看戏 高潮和结局:归航偷豆 明确 B:开头——写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及钓鱼放牛的乡间生活。(平桥乐土) 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戏后余波)(3)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指出详略。(设疑引入: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吃的是什么豆?看的是什么戏?真的那么好吗?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写社戏的?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听教师朗读,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明确: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层 写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第二层 插叙,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三层 写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第二部分: 第一层 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 写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 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 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蚕豆吃。 第三部分:写六一公公送来蚕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