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将才——让年轻人少奋斗五年》

六年级读后感其他
2013-10-11

《将才——让年轻人少奋斗五年》读后感1500字

研读完杜书伍的《将才》,”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两句话不由自主的浮现在我脑海中,杜书伍所尊崇的将才指的是:”将才不需要万中选一的天赋异禀,但也绝对没有速成的方程式,他需要从基层开始,经过长时间的淬炼,才能培养扎实的能力与丰富的经验,若是一味冀求速成,长歪的树长不高;短暂的成功也只是一闪即逝的流星,无法获致长久的功业”。对于踏入社会不久的我们,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踏入社会,就如池塘里面的鱼一下子跳入到大海中,同伴种类多了,可是鲨鱼也多了;养料多了,但是竞争也激烈了。如何能较快适应这种环境的改变,自由自在的畅游在这片辽阔无际的海洋中呢?这也是我时时刻刻在思考和担心的问题。

反复阅读《将才》一书,仔细斟酌这书中所传达的精神,我想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在公司的这段时间,似乎每天都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每天都会有新的知识,新的感悟触动着自己的心弦。有人说过在项目中成长是最快的。进入公司后,自己就直接与软件实施方参与公司的一个项目,在项目中见识到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各自的闪光点,有的人性格开朗,生活态度很积极,似乎天下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抱怨忧伤的事情;有的人思维严谨,每一步都想得很全很周到;有的人聪明伶俐,不管在任何场合都能应付自如;有的人技术很牛叉,任何一个问题在他手上总能轻松解决……接触的人多了,能吸收的精华也多了,知识面逐步拓展,却发现自己要学的,要改善的还有很多很多,甚至有时候会出现迷茫的状态。能学的东西很多,但却似乎找不到突破口。当读到杜书伍中对于资讯的理解和接收态度时,心中甚是感触。杜书伍所采取的态度为,对于过多的资讯,首先要先界定资讯的优先顺序,将资讯区分为”核心资讯”,”辅助资讯”与”其他资讯”,在拥有核心资讯时,才可依序去接收辅助资讯、其他资讯;但一旦接受了辅助资讯或其他资讯,同样需用心思考、理解。多么浅显易懂的道理,可是在生活中却容易被我们忽视。诚然,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接触大量的资讯,大量的知识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舒适圈,做到”博观”,但在接收时却不能未加思索,一律全盘接收。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接收的同时让自己沉淀下来,慢慢思考,仔细思索,想一想这种知识对自己是否真的有用,这种方法是否真的适合自己,结合自己当前的实际情况,认清自己所需,宁可精而不可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约取”,努力将其成为”核心资讯”,在以这个为中心扩展”辅助资讯”,”其他资讯”。

”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社会很复杂,竞争很激烈,如何能在江湖上少挨刀,如何能在大海中有自身的立足和发展之地,我想”厚积而薄发”能有一个很好的解答。杜书伍在书中拿了豆芽菜和桧木做了比较,豆芽的质地脆弱,内里纤维含量不高,之所以能在短期内抽高,并非内里坚实,实为充斥大量水分,一弹即破。相对而言,一年才长一两厘米的桧木质地十分坚韧,内里的纤维既粗壮又密实,长得虽慢,却以深耕密植之势,依序逐步成长。因此,即便是狂风大雨,也不易折损其枝干,且愈长根基愈显稳固,与豆芽的脆弱,恰成鲜明对比。我想,我们需要学的就是桧木这种精神,慢但却在不断的累积实力。桧木的”慢”是不躁进,是对所经历过的事情反复的琢磨,反复的总结与自省,不断的累积经验,且在学习到新的领域时,仍旧同步在思考如何以新的、更高的角度改进旧领域,如何以旧有的经验结合新的实际,新的需求应用到新的领域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我想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厚积而薄发的涵义。

《将才——让年轻人少奋斗五年》读后感1500字

曾拿建筑师与企业家作对比:建筑,是观念凝聚材料而成的。商业,是观念凝聚“人”而成的。真正的建筑师,是思想家;杰出的企业家,亦不逊色。没有精彩观念支撑的建筑与商业,都是平庸的。台湾联强国际总裁杜书伍在《将才》一书,他毫无保留、没有任何掩饰,全面地呈现自己的“深度思考”。和写作《活法》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不同,杜书伍没有去追寻终极的哲学思考,而是从企业中工作者和管理者的视角出发,倡导思考的习惯、展示思考的过程、讲述自己的管理理念。杜书伍和他的联强国际,或许不是最具光芒的企业,但他的管理思考最好地告诉我们企业思维层面如何组成、如何运转、如何自我进化。延续建筑的比喻,杜书伍不是光芒照人的建筑师,而是营建实质建筑的结构工程师,是“身体力行的意见领袖”。

“深度思考”是杜书伍的生活态度,这和当今这个浮躁商业社会采取完全不同的面向,却是最有效地应对策略。他说,“我不需要喝酒、狂欢、唱歌,我一直在读东西、听东西、想东西,脑海不断有新东西,体悟愈多、充实感愈大,人生意义就愈显现。”这种习惯,移到企业管理中,就是对事务的深入思考,从更深入的层面上解决问题。读他的文章,总感觉他深受倡导学习型组织的彼得?圣吉的影响,总在试图深入、全面地思考。杜书伍认为“观念改变是突破现状的关键”,在书中他写道,“观念的获得未必是来自于拼命地读书看报汲取新知,而是源于自己对事物的深度思考、拆解内涵而得到的‘体悟’。”

在企业里面,管理层级的提升往往意味着思考能力要求的提高。在讨论“将才”时,杜书伍提出了“将心”的说法,也就是思考习惯与任事心态这两个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的先决条件。思考习惯,重要的是思考的范畴,能不能突破既有的盲区,在更大的范畴内寻找解决方案;任事心态,杜所强调的则是“主动”二字,的确,许多人在层层叠叠的公司组织里待久了,经常变成“被动的积极”,而缺乏杜所说的大将“独立积极主动思考”的特质。

杜书伍关于“将才”“将心”的思考,可以立刻投入使用的则是选拔人才时的“职”“心”匹配的方法:“心大于职”是潜力人才;“心等于职”,提升空间小;“心小于职”,则要亮起红色警示灯;如果中高阶主管出现“将职士心”、“将职兵心”,可能拖累部门绩效。而杜书伍在书中另一处提到一个有趣的“资深的新人”的说法,也就是经历看似资深却没有看到自己已身临新环境的人,管理者需要给他们予以特别关注。以我的体会看,大型公司组织通常容易吸引到能力优秀的人才,但经常要面对的大问题是“心”的丧失:目标层面的野心天然地受到组织排异,而操作层面持久地扩大思考视野和保持主动的积极,会被磨灭。有的时候,选才的标准或许不一定是候选者是否具有这些特质,而是,假设被放到那个位置,能否立刻焕然一新,像突然擦去珍珠上的尘埃。

关于思考的倾向,杜书伍是将之视为“格局”,他所列两点的确是最为重要的提示:首先,要能客观地看待所有事物。唯有客观,才能够做到无私。其次,则是思考、判断事物时的平衡感。必须要能综观全局,而非单点思考。客观,是为看到事实有思考的基础,平衡,是为思考质量。当然,视野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始终是重要的,深度思考是杜书伍的习惯,而广度方面他有精彩论述:“愈到组织的高层,愈要有能力运用各种既有运作以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要获得这些方法,就得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只要有机会遇到这些方法在其他领域被应用,便加以了解。这些知识可能存放在心中多年,但一旦遇到相关的问题,便会派上用场。”

观念变革总是先于行动,思考的习惯是把信息、知识和方法内化,而“深度思考”则是应对浮躁快速的手段与提高决策价值的方式。观念先行、思考、深度思考,是杜书伍在具体的管理理念之外给我们的启示,这是他自己身体力行展示出来的将才条件。

《将才——让年轻人少奋斗五年》读后感1500字

企业家出书这件事,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新闻。万科的王石一写再写,冯仑、潘石屹、唐骏、李开复等更是借出书赚足了眼球。更不要说那些以企业家为主题的图书了,简直一个汗牛充栋。然而,在这股热潮中,有一个人的书显得十分特别。他的书,没有讲述自己的奋斗经历,没有对往事的回忆,没有抛出自己的人生观念,而是在实实在在地探讨企业人才成长之路。他就是台湾联强国际集团总裁杜书伍,而他的这本书叫《将才——让年轻人少奋斗五年》。

也许大陆读者对杜书伍和他的企业联强国际并不熟悉,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那么不妨先来认识一下。联强国际集团是全球第三大、亚太第一大的专业通路商,针对高科技产业供应链提供整合型服务。其全球通路版图涵盖中国大陆、台湾、港澳、澳大利亚与泰国,并投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及印度等地,营运据点遍布全球26个国家、141个城市。像惠普、诺基亚等几乎所有一线电子产品品牌,都是通过联强的通路销售下去的。2009年,联强国际的全球营业额超过5000亿新台币(约1000亿人民币)。

杜书伍,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被誉为“台湾柳传志”。从台湾交通大学计算与控制系毕业后,他加入神通电脑,推动台湾第一颗微处理器,三十岁即升任集团子公司总经理;四年后,晋升集团总管理处副总经理;现为联强国际总裁,在他的带领下,联强国际在二十二年间营业额增长235倍,成为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的通路集团。

从一名电脑工程师,到驰骋通路产业的大将军,他创造了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职业生涯;他的成功之道,成为台湾18万白领争相阅读的职场秘笈。职涯三十年,杜书伍虽以成功的企业家而著称,但私底下他更像一位酷爱观察与思考,好与人分享观念的校长。而“联强EMBA”就是他这一特性的产物。

他在本书前言中写道:“我是一个很喜欢观察与思考的人,每天看着公司的运作,看到人员面对难题时是如何处理、思考、部门间的摩擦如何消除……点点滴滴中,我感觉这些运作的背后都有其共通的规律,洞悉其运作原理,就可以事半功倍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如果每个同仁在做事之前,就能掌握这些对的观念与方法,整个公司的运作效能,不就能够成倍提升吗?

“正因为想要把对的做事观念与方法“普及化”到每一个同仁身上,我把我的思考心得,尽可能多地说与同仁知晓:这些内容有些是针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容易产生的迷惑,有些是针对可以减少部门间摩擦的小观念,有些是针对普遍存在企业制度运作的盲点……大多数是针对经营企业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但不去点出与理清这些认知盲点的话,整个组织的运作就会力不从心、无法产生“如臂使指”的灵活度与通畅感。所以当我观察而得出体悟后,一有机会我就讲,一而再、再而三地讲,直到同仁认知、认同到内化为止。这些讲述的主题,就是“联强EMBA”的前身。

“直到约莫十年前,我意识到当公司规模愈来愈大后,有愈来愈多的同仁无法直接听到我讲,容易造成认知的隔阂,才尝试改用书写的方式记录这些观念认知,并通过电子邮件寄给内部员工。”

后来,这些文章逐渐流传到联强国际的客户中,读者普及到各行各业意想不到的对象。根据作者的估算,至少有50万人看过“联强EMBA”的文章。《将才——让年轻人少奋斗五年》就是联强EMBA的精华所在。

一个人要在职场中不断晋升与超越、担当大任,就必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大将之才”。杜书伍认为,打造将才基因,有关键的黄金五年,若能及早认知正确价值观、潜心修炼基本功,就能提高幸运之神眷顾的机会,成为职场的常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