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因此,在写作中,适当地加入景物描写,可以起以下几个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三颗枸杞豆》中有这样一段:“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有山有水。尤其是门前的山沟,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里边还有小松鼠、小兔子、小蚱蜢………山谷里的树林成了我的乐园。”其中生动细腻的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一个可以让孩子自由自在玩耍的故乡。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具体的心理活动。例如《月迹》一文描述了中秋节的夜晚,一群孩子早早地就坐在院子里盼月亮。作 者将一种心理情绪交织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用景物的渐变过程来写孩子们的心理感受过程。 展示人物性格。人物所处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得体的景物描写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示人物性格。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的描写:“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简朴大方的书斋和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质朴方正的性格特点相得益彰。 在一般的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点到为止,不宜过多铺排。同学们要能抓住景物特征,特别是能够从细节上凸显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同时还要精心设计描写景物的角度和顺序;另外还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求唤起读者的想象和共鸣。
互动平台
非常假日张智斌
(添加开头:“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圆了。”)【直接用景物描写开篇,自然生动,有画面感。】 中秋,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改为“自古以来,人人都期盼月圆人更圆。”)宋朝的(改为“大文豪”)苏轼因为不能和家人团聚,于中秋深夜独饮,写下名篇《水调歌头》,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千百年来,在这样一个非常假日里,回家是每个中国人最重要的事情。【修改后语言更简洁。】【起笔悠远,怀古之思点到为止,略显厚度。】 我和爸爸妈妈在这一天也回到了奶奶家,欢声笑语顿时充满了整个房间。(改为“那个枣树掩映下的小院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爷爷奶奶早已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摆了满满一桌子,专等我们回来吃。(这一段文字太空洞,应该加入一些一家人团聚的场面描写。)虽说比不上大酒店的奢华,但在今天这个非常假日里,却增加了温馨这个最佳佐料。【原文有些松散,改后直接点题,行文紧凑。】【添加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亲切温馨的气氛。】【做团圆饭是凸显“非常假日”这一主题的具体内容,应该把所有的家庭成员写进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加上“窗外”)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已渐渐从天空中浮现出来(改为“升起”)。【过渡自然,引出下一场景。】 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改为“老少三代”)一边品尝月饼,一边唠起了家常。刚沏的浓茶,香甜的月饼,悠然入鼻,这是一间充满爱的小屋。听爷爷说每年中秋节家里都要打一种月牙形的月饼,每人一份,离家远行的人也有份儿,家里会想办法寄给他们。一个月饼,可以把思念表达,也可以把亲情凝聚。【民俗介绍,温馨动人。也将亲情放在了一个相对厚重的文化背景中。】 浓浓情,故乡情。这个中秋节,我过得很愉快(改为“惬意”)。我想,这种感情可能是因为即将的别离和短暂的团聚(“即将的别离”与“短暂的团聚”调换位置)所产生的吧。【结尾点题,加深文章的意蕴。】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生,旁批、)
教师立场
这是一篇记录学生真实体验的习作,小作者能做到说真话,诉真情,但文章平铺直叙,缺乏感染力,对于文题“非常”二字缺乏表现力。因此对于“非常”二字应冠之以具体内容: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脉脉温情,这似乎并不算“非常”,但仔细想想,却觉得质朴厚重。今天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平时忙工作,假日忙旅游,以往亲人团聚的场面在很多人家里逐渐成了节日里的奢侈品。因此在文章中添加了一些点题的句子,来凸显中心。 还应加入具体的描写,使文章生动起来。大家在修改中添加了一家人一起做团圆饭和月亮升起的情境描写,既烘托出其乐融融的气氛,又凸显了“温馨相聚”这一“非常假日”的主题。
升格示例
非常假日张智斌
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圆了。 自古以来,人人都期盼月圆人团圆。大文豪苏轼因不能和家人团聚,于中秋深夜独饮,大醉后写下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来表达自己的离别愁绪。因此在这样一个非常假日里,“回家”成了每个传统的中国人最重要的事。 我和爸爸妈妈在这一天也回到了奶奶家,那个枣树掩映下的小院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爸爸捋起袖子下了厨房,卖弄他的拿手菜;妈妈飞快地擀起了饺子皮,一块一块的小面团像被施了魔法变成了一个个圆圆的饺子皮;奶奶把饺子馅连着她的开心一起包进了饺子里;我和爷爷忙不迭地支起圆桌,摆好凳子,就等团圆饭上桌了……虽说比不上大酒店的奢华,但在今天这个非常假日里,却增加了温馨这个最佳佐料。 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外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已渐渐升起。 老少三代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月饼,一边唠起了家常。刚沏的浓茶,香甜的月饼,香气悠然入鼻,这是一间充满爱的小屋。听爷爷说每年中秋节家里都要打一种月牙形的月饼,每人一份,离家远行的人也有份儿,家里会想办法寄给他们。一个月饼,可以把思念表达,也可以把亲情凝聚。这更是一种幸福。 窗外,夜凉如水,清风如丝,树影婆娑。皎洁的月亮把柔美的月光铺洒在我家小巧的院子中,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光芒,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都有一轮圆圆的满月。 这个中秋节,我过得很惬意。今夜,奔波的脚步停了下来,喧嚣的城市静了下来。落笔,逢中秋——非常假日。
个性体验
小时候过节似乎更在意吃什么,玩什么,上初中了感觉一下子长大了,这个中秋节第一次觉得家人团聚在一起是那么美好。可是读给同学们听的时候,才知道这篇文章说教味太重了。不过经过大家的修改,我觉得文章的中心更鲜明了,也有了感染力。正如老师说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中添加了好几处情境描写,自然多了,也生动多了。这次习作使我既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学到了同学们的不少经验,收获颇丰。(张智斌)
同窗视点
我觉得张智斌的作文选材很典型,内容丰富,所表达的主题很明确,但具体描写不够细致,议论性文字太多。为了充实他的文章,我们在相关的情节中加入了一些景物描写。 通过这次修改,我知道适当的景物描写会使文章增色不少,即便两三句,也会是画龙点睛之笔。(张家惠)
赏读美文
风雨中的菊花佚 名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就要下雨。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多尔先生便在车站前的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顺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乞讨。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可怜可怜我,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啊。” 考虑甩不掉这个乞丐,妇女转身,怒叱道:“滚!这么点儿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了脚,满脸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人专门指使一帮小孩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也说不定这些大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规定的数量,回去还要受罚。不管怎么说,这些孩子还怪可怜的,小小年纪就应该在学堂里念书的。这个孩子和我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心也太狠了吧,无论如何也要送他上学啊,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黑手说:“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小乞丐是真的生活所迫,还是在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了小乞丐手里。“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小乞丐十分高兴得离开了。 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早一些去候车室,就信步地走进了一家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您要点什么?”卖花小姐训练有素,礼貌又有分寸。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个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认真地端详着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不相信小乞丐会买花。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在上面写‘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就有多尔先生给他的。他数出了20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字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了,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起了雨,路上没有人,只剩下各式的车辆。突然,他发现了风雨中的那个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艰难前行,瘦小的身体显得很单薄。多尔先生看见他的前方是一片公墓,他手中的万寿菊迎着风雨怒放着。 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越来越快,多尔先生也感到胸膛中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睛模糊了。 【赏读心得】 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小乞丐在多尔先生的种种臆测中完成了他的“使命”——用千辛万苦乞讨得来的钱买一束万寿菊祭奠自己的母亲。小说中环境描写贯穿始终,开篇就是沉闷的天气,阴云密布,使全文笼罩在一层压抑晦暗的氛围中。肮脏不堪的小乞丐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出场了,先是被贵妇人厉声斥责,然后又接受了多尔先生无奈的施舍。这时候天气变得更加闷热,鸣蝉也开始聒噪,压抑中透着烦躁,似乎暗示着多尔先生并没有因为乐善好施而快乐起来。然后引出了下面逛花店偶遇小乞丐买花这一情节。风雨交加的一幕发生在小说的高潮部分,怒放的菊花点亮了画面,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读者在泪眼婆娑中对“风雨中的菊花”肃然起敬。
析读佳作
细雨真情佚 名
细雨绵绵,如同剪不断理还乱的长线,我们的烦恼也似这悠长的雨丝,没有尽头。 想起刚才的那一幕,心中不禁涌起阵阵委屈和酸楚。 今天,我穿了同学刘菲一件很时尚的衣服回到家,爸爸一见就发火。“咋穿这么件扎眼衫子,快脱了扔掉。”妈妈也一反常态开始数落我:“这么一件前露肚皮后露脊背的衫子,谁见了谁都要笑话,快换了去。”说着她拿出一件早已退色的旧T恤,我一见就想起刘菲那些漂亮流行的衣服,便呛了一句:“这么旧的衣服谁还穿?你们就这么抠,不怕别人笑话吗?”接着爸妈开始唠叨,我听不进去,最后流着泪换了T恤就跑出门。爸妈在后面喊,我也没回头。 雨水打湿了我的头发,也打湿了刚穿上的单薄的T恤。我感到阵阵凄凉,泪水和着雨滴流过脸颊。雨丝牵着我的脚步在风中游荡…… “爸爸——”一声清脆的呼唤截住了我的思绪,我停下脚步注视着雨中的父女俩。父亲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衣,嘴唇冻成了乌青色。小女孩套着一件大得出奇的外套——显然是她爸爸的。 “爸爸,你冷吗?” “不冷!”深沉的男中音回答,“你暖和,爸爸就暖和了!”父亲下意识地摸摸小女孩的肩头,又帮她扯了扯外衣。 “爸爸,你背着我吧?”我怔怔地看着那女孩,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味道。“那样我们就可以共同穿这件衣服了。”听小女孩说完这话,我的脸不知为何一下子红了。我还没有回过神来,那个父亲已经笑着背起了小女孩。小女孩用手绢擦拭着父亲额头上的雨水。父女俩满脸漾着幸福的笑容。 我呆呆地伫立在雨雾中,想起去年父亲刚刚下岗,我又得了肺炎。父亲为给我治病,卖掉心爱的机动三轮摩托,妈妈拿出她积攒的钱,送我去医院。爸爸也是这样背着我,一路小跑,他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妈妈跟在后面紧护着我……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父母一次次在雨中为我送伞,一次次在风雪中给我送衣服的身影一一浮现在雨幕中。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真最爱父母情。他们的唠叨都是怕我学坏了。 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变成了母亲的手指,在轻抚奔跑的我;也像父亲爱抚的目光,擦过我的面颊。我不知不觉走进自家的小巷,只见家里亮起了暖暖的灯光。不知什么时候,雨已经停了,只见院子里的月季花经过雨滴滋润更加清新芬芳…… 【析读小语】 小作者选取了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自己因为穿回了同学的“时尚”衣服而遭到了父母的严厉批评,被迫换上了不喜欢的旧T恤,这是常常发生在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实实在在的感情纠葛。这一纠葛的化解写得非常巧妙,街头偶然见到父女二人相互怜惜的情景激起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更可贵的是作者把这个普通故事放在了一个细雨绵绵的背景中,随风飘散的雨丝,弥漫天地的雨雾衬托了作者伤心、惆怅、孤独和凄凉的心情,情景交融,可以让读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景物的烘托渲染使文章增色不少。
写作训练11
我们都曾路过许多地方,如商店、市场、公园、图书馆、电影院、老师的窗前、爸爸妈妈的办公室,甚至走过四季、走过童年、走过所有或斑斓或灰暗的岁月……我们也一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请以“我从走过”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适当穿插生动的景物描写,起到烘托作用。
作文百宝箱
1.风景描写谈: 风景描写不仅仅是一种手法。许多时候,风景的出现是在展示一部自然的圣经。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每一片树叶,每一块石头,都写着、刻着造物主的思绪与意念。树林,不仅仅向我们提供一个狩猎场所;大海,也不仅仅只供帆船航行。它们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达着各种各样的精神启示。风掀起的,不是麦浪,不是水纹,而是一部无头无尾的精神的大书。 2.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诗句: 【夜来月明,人静思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难分难舍,杨柳依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细雨黄昏,愁上心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春花烂漫,喜上眉梢】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