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时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有画龙点睛式的作用。 在记叙文中,要进行议论的最好方式是夹叙夹议,即在叙述人物、事件时,针对所叙述的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边叙述、边议论的表达方式,可以适时地表达出作者的心声。要使用好这种技法,应注意: 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 其次,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
互动平台
野 花魏雅璐
初春时节的一个周末,我随着爸爸来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在爷爷家吃过午饭,爸爸说要去看望一下住在邻村的姑奶奶。我便随着家人带着相机出发了,我并没有带伞,为的是好让自己沐浴在这细雨中。 路过了许多房屋,走过了许多泥泞小路,发现在小路的两旁依稀生长着很多野花(“依稀”这个词用得不准确,这个时节野花应该很多,和后面的“很多”也有矛盾)。这野花有红有紫,有白有蓝,十分惹人爱。忽然看到其中的一朵,紫中带蓝,蓝中带白的小野花,小雨飘落在它身上,让人觉得它就代表着新生(改为“小雨飘落在它身上,娇艳欲滴,让人情不自禁地喜欢”)。很想把这朵小野花拍下来珍藏在我的记忆中,可总觉得家人步履匆匆,全无欣赏之意,若是(加上“独自”)停下来,又很不礼貌。心中暗想,等回来时(加上“再”)为它拍照也不迟。
这篇习作由一朵乡间的野花,引发出对人生的思考。从生活的细微处,不经意间挖掘到人生的深刻的哲理,小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深入感悟,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要注意的是,在记叙的语句中,适时地加入议论语句,就会使原本平常的叙述,瞬间形象可感,主旨更加鲜明突出。值得表扬的是,这篇习作末尾的议论,把野花和人生自然联系起来,既与上文内容呼应,显现了习作严谨的结构,又意蕴丰富,深化了主题,升华了情感,使中心得到了充分彰显。
升格示例
野 花魏雅璐
初春时节,一个悠闲的周末,我随着爸爸来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这次回乡,主要是去看望爷爷奶奶,而我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借这个机会,和美丽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去呼吸一下乡间清新的空气。 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正如诗中所写的那样,“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春天总和雨有着不解之缘,如果没有蒙蒙细雨的装扮,这小小的乡村怎会让人感到如此的惬意。 在爷爷家吃过午饭,爸爸说要去看望一下住在邻村的姑奶奶。我带着相机便随着家人上路了,我特意没带伞,为的是好让自己沐浴在这细雨中。 路过了许多房屋,走过了许多泥泞小路,发现在小路的两旁,生长着很多叫不出名的野花,这野花有红有紫,有白有蓝,十分惹人喜爱。忽然我眼前一亮,不远处,一朵紫中带蓝,蓝中带白的小野花闯入我的视野,小雨飘落在它美丽的花瓣上,在青草的映衬下,愈加娇艳欲滴,让我情不自禁地喜欢。 这只是一朵小小的野花吗?不,这是美的精灵,这泥泞的小路因它而有了生机,更为我带来了一份惊喜。 我要用相机把它的美丽定格在记忆中,让它的芬芳永远缠绕在我的梦境。无奈家人步履匆匆,全无欣赏之意,若是独自停下来,又很不礼貌。我心中暗想,等回来时再拍它也不迟。 从姑奶奶家回来的路上,我的心中还惦记着那朵小野花,一路上,我四处寻找,这朵不是,那朵也不是,无论我怎么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心中顿生失落怅惘之情。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往往因为一些小小的顾虑,就错过了眼前大好的机遇,等到机遇悄悄从身边溜走时,才幡然醒悟。有些机遇错过了,便不再有,纵然千般悔恨也无济于事。 只有时时珍惜这沿途的美丽,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花香。
个性体验
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回了乡下的老家,路边的一朵小野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为没有把它及时拍下来而感到很失落。这件事当时挺触动我的,觉得好像平常生活里也有很多类似的经历,于是就在周记里记了下来。在小组评改时,同学们给我提了许多意见,老师也写了评语,肯定了我一事一议,以小见大的写作思路,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发现野花的欣喜之情,以及后面找不到野花的失落之情,刻画得还不够细腻生动,显得过于粗略了。我结合大家的意见进行了认真修改,并加上了最后一段议论,丰富了野花的含义,点亮并深化了主题。最终得到老师的好评。(魏雅璐)
同窗视点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一种诗意,作者是个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中微小的镜头,从细节中品悟人生。文章围绕着“野花”这一线索来记叙,议论恰当,立意不俗。在选材方面值得我学习,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要学会在叙事的过程中恰当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才能写出好文章。(钟紫莹)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读起来很平常,但又让人懂得了一些道理,应该是文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而产生的效果吧。它给我的写作带来很多启示,写记叙文时,适当的议论,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可以突出文章的主旨。(彭亚梅)
赏读美文
智慧的美丽董建文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全是为别人,几乎没为自己要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但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送去,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 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全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道,当然。因为要答十二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至关重要,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就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最后一题出来了,居然是六选一。而且是有关水资源的。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把答案告诉他一样。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就急了,哥,快说呀,不然来不及了。因为只有三十秒钟的时间。王小丫也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啊,都什么时候了!还儿女情长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圆满吗?我几乎都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了,电话断了。天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分享! 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像你这样的选手。 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的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湿润了。 我一直以为只有“情”是美丽的,比如爱情、亲情、友情,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夜晚,轻舞飞扬。 【赏读心得】 本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生动地再现了“那个人”上《开心辞典》的全过程。观察细致,文笔细腻,感情真挚,富于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美丽,智慧的美丽。 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用一句议论“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全是为别人,几乎没为自己要一件东西。”点出本文要表达的主旨,为后面生动富有悬念的叙事作好了铺垫,使得文章开篇入题,简洁明快。在下文中一边记叙一边议论,使文章逐层深化:“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这时我简直有点欣赏他了,这是何等冷静而自信的一个男人啊!”“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这些议论句,与记叙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渗透,非常贴切、自然地表现出了“我”的情感(心理)变化:感动——欣赏——紧张——理解,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孝顺、智慧、谦逊、冷静的男人。
析读佳作
蜗牛与我洪 敏
周日的清晨,一切都是那么地惬意。看着蜗牛在阳台上缓缓爬过,我的视线被它吸引住了,对它身后那条长长的“脚印”产生了兴趣。我不清楚小小的蜗牛要到哪儿去,但它分泌的粘液却告诉我,它已经到过这儿,这是它留下的痕迹,我的心里不禁产生了敬畏与钦佩。 我注视着这个小小的蜗牛,小家伙正一点一点地向着它心中的方向前进着!忽然脑海里响起了那首熟悉的旋律:“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蜗牛已爬过了阳台,它正向屋顶出发,缓慢地、小心翼翼地向上爬行,它身后的痕迹依旧存在,它每前进一步是那么的艰辛。我真想上前帮它一把,但刚伸出手又不由自主地收了回来:如果没有经历艰难的过程,胜利的终点对于它又会有什么意义呢? 我被这小小的蜗牛深深地打动了,它的心里一定有一个方向,为了这个目标,它付出了太多太多。而在知识里遨游的我,偶尔也会想要轻松一下,可手中的笔却迟迟不肯放下。奋斗的过程中也曾烦闷,想到两点一线的生活,想到堆积如山的作业,怪自己太笨,不知道“复制”别人的作业,让自己轻松一下。可这个念头才一闪,就被理智唤醒了。是啊,我要的是知识,并不是那纸上的答案。 夕阳西下,柔和的金色光芒洒满了大地,灰色的墙壁也被染成了金色。小小的蜗牛还在努力地向上爬着。我几乎已经找不到那小小的一点,但我知道,它一定会到达屋顶的。它身后那条长长的痕迹见证了它的努力,也让我明白:前方的路再怎么艰辛,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因为总会有苦尽甘来的时候,总会有达到目标的那一天。 在这求学的道路上,让我们将艰辛化作动力,用心中不变的信念撑起远航的船帆,我们的终点也将会一片光明。 蜗牛如我,在不懈地努力着。 我似蜗牛,为梦想不断地前行…… 【析读小语】 这是一篇成功的习作。首先是构思精巧。古今善为文者,都懂得写文章需要灵感,而灵感的产生却往往需要一个触动点。本文作者机智地抓住“蜗牛在阳台上缓缓爬过”的瞬间,触动灵感,激活情思,联想到自己升学的压力,该像蜗牛一样,有坚定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到达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文章不露痕迹地把学习生活和蜗牛的爬行联系在一起,非常巧妙。 其次就是叙议结合。把议论穿插于对蜗牛爬行和自己学习生活的描写中,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两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使文章内蕴丰富,枝繁叶茂,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蜗牛如我,在不懈地努力着。我似蜗牛,为梦想不断地前行……”
写作训练14
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些事、有些人会悄悄进入我们心灵深处;一个动作、一声乡音,都能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请以“心灵深处的风景”为题, 当汶川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拼死一护》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许久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大山太遥远太遥远。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拉克苏沮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奔跑着,结果却什么也不能看到,真叫人伤心。” 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也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注意到?” 拉克苏一脸尴尬:“我只顾着朝着那个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