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欢乐的端午
“小懒虫,快起床了,今天是端午节,和妈妈一起包粽子呀!”我在睡梦中被妈妈叫醒。妈妈还说:“包粽子是为了爱国诗人屈原而发明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听了妈妈的话,我一骨碌爬了起来,因为我早就想亲手体验一下包粽子的乐趣了。
刚走进厨房,便看见一个大盆子里放着一大堆碧绿的叶子,还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妈妈说这是粽叶。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拿起一片粽叶,并把它卷成一个空心的圆锥体,这倒不难,我也学着卷了一个,下一步可就非同小可了。妈妈熟练地拿勺子舀了一些糯米和陷放进去,包好。而我却不是上面漏,就是下面漏。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好不容易闯过了这一关,接二连三的麻烦又来了。要穿棕针,妈妈先把棕针穿进粽子,再把棕叶尖子插进棕针孔,然后轻轻一拽就把粽子收得紧急的,一个漂漂亮亮的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棕针插进粽子,可不是把粽叶戳破,就是把粽叶拽段,就这样连续包坏好几个,好不容易才包好了一个。可累死我了。但我心里却乐滋滋的—终于学会了包粽子。
粽子包好了,开始煮粽子,妈妈先在锅里放一些水,再放入粽子,然后开始煮,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开了,我迫不及待地就想拿粽子吃。妈妈说:“粽子还没有煮透呢”。我只好在一旁耐心地等着。这时,锅里热气腾腾,整个家里都弥漫着粽子的香气。“终于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了。”那种喜悦和兴奋真是无法形容。
端午节的习俗:欢乐的端午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在家包粽子。
我问妈妈:“为什么一到端午节人们就要包粽子呢?”妈妈说:“我们包粽子是为了纪念一个人。”我很好奇,问:“那个人是谁呢?”
妈妈说:“那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是一个忠臣,天天为人民做好事。但是有一天他被人陷害,流放在外。这时他已经不能为国效劳啦,可是他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国家。后来,他的国家被敌人入侵占领了,屈原很伤心,所以他投江自尽以表忠心。后来老百姓们为了纪念他,每年都包粽子投下江里,不让鱼儿吃屈原的尸体。
听了这个故事,我非常感动,我一定要学习屈原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热爱我们的伟大祖国。
端午节的习俗:欢乐的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的节日,它最吸引人的也就是包粽子,一家人在一起欢乐的包着绿粽子,这是最让人开心的事。
首先,一家人一起去采芦苇也就是粽叶,才完后,把粽叶放在水缸里让它泡泡,用清凉的水去滋润它那青绿的皮肤,让它尽情的吮吸清纯的鲜奶,大概半天的时候,它就变得温顺了,没有先前的那种青蛮一碰就碎;下一步就是将它放在铁锅里煮,这是为了让它更加的顺从,不在反抗。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部了——那就是包粽子,我拿来一个大盆,里面放着米和水,手伸在里面格外的清凉。
端午节的习俗:欢乐的端午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节的习俗:欢乐的端午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名端阳节,诗人节,女儿节,……这天,因为天降小雨,所以我便在自家过节了。
早上,我早早地起床,趁妈妈还在睡觉的当儿,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书房,拿出卡纸,做了一张节日贺卡,贺卡上有我画的妈妈的笑脸,还有我用纸做的小百合花,我还在卡上面写下了对妈妈的祝福,贺卡做好后,我悄悄地走进妈妈的床边,把贺卡放到妈妈的枕边,可是不小心把剪刀弄掉了“咚”的一声,妈妈被惊醒了,我像受惊的小鹿一样,慌忙跑到厨房躲了起来,等了一会儿,见妈妈没出来,我又再次走到妈妈身边,发现妈妈已经安心地在睡觉了,我也小心翼翼地爬到床上,实然间,妈妈便坐了起来,高兴地说到:“宝贝,我们去包粽子吧,今天是端午节哦。”
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包粽子啊,我们不是买有绿豆糕,咸蛋吗?况且咱家也没包粽子的料啊?”妈妈神秘的笑着说:呵呵,我昨天买了回来,叮叮,这不是吗?于是我就在妈妈的指导下开始包粽子,妈妈还给我讲,宝贝,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每个节气都会有来历的哦,你知道屈原吗,他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出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等地。公元前278,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悲愤地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哦,原来端午节还隐含有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啊”!我不禁惊叹到,恩,我们大功告成,现在该上笼蒸了,过了十分钟,我们就会闻到一股清香味,话还没说完,这时我家的门铃响了,我赶急去开门,原来是小姨和表弟两人,她们手上拿了一捆艾叶,妈妈还说到:“昨天本想买的,居然卖完了,没想到你们送来了,正好插在窗上”。妈妈拿出了刚煮好的蛋来招待,小姨还让我和表弟碰鸭蛋,谁先破谁就先来诗歌朗诵,这个提议好,我们几个人高兴的欢呼,在艾叶香和粽子香味的熏陶下,我们每个人都大声地带着感情的读了起来,仿佛在进行诗朗诵比赛似的,真好玩,粽子熟了,真香啊,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感觉就是不一样,“妈妈,明年我们还要自己包粽子,”我说道:“只有自己努力取得成果才是最开心的。”“这就对头,我的宝贝今天又开窍啦!”妈妈满脸笑容的说道。“宝贝,记得等会给你爸爸电话哦,让他在外面也要吃好哦!”
啊!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不仅吃到自己包的粽子,还和小表弟进行诗朗诵比拼,虽然没有比个胜负来,但是心情也是开心,还有下半场留着明年再来拼吧,朋友们,你们还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那么也给我讲讲吧!
端午节的习俗:欢乐的端午
端午节的时间端午节(英文为DragonBoatFestival或DoubleFifth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
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2010,6月14日,6月15日,6月16日为法定放假日子。6月16日为端午节。
名字的由来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各种名字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纪念屈原的节日!
传说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