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类话题作文导写及例文(2)
素材仓库
一、格言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现当代)徐特立
3.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古希腊)苏格拉底
4.无论是别人在眼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古希腊)毕达哥拉斯
5.真有血气的人,既不曲意求人重视,又不能忍受忽视。——(英国)拜伦
6.没有自尊的人,即近于自卑。——(英国)莎士比亚
7.没有自尊心就难有真正的幸福。——(英国)罗素
8.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法国)巴尔扎克
9.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英国)毛姆
10.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法国)斯塔尔夫人
11.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英国)笛卡儿
12.你尊重人家,人家尊重你,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交易。——(印度)泰戈尔
13.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最终只能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美国)卡耐基
14.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英国)高尔斯•华绥
二、事例
孙中山尊重护士
孙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疗。当时孙中山已是大总统、大元帅了,但是,他对医务人员很尊重,对他们讲话很谦和。平时,无论是早间还是晚上,每当接到护士送来的药品,他总是微笑着说:“谢谢您!”敬诚之意溢于言表。
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弥留之际,当一位护士人员为他搬掉炕桌时,孙中山先生安详地望着她,慈详地说:“谢谢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听到这话,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
自尊的魅力
一位挪威青年报考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但主考官还是没能看中他。身无分文的青年男子来到学院外不远处的一条街上拉起了琴。他的琴声吸引了无数人驻足聆听。饥饿的青年男子最终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钱放入琴盒。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最终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先生,您的钱掉在了地上。”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再次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鞠了个躬,说:“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捡起。现在我的钱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无赖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最终捡起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然后灰溜溜地走了。这一幕被主考官看见,他将青年男子带回学院,最终录取了他。这名青年男子叫比尔•撒丁,后来成为挪威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佳作赏析
让尊重之花开满世间
有一种品格,历经五千多年的冲刷侵蚀照旧光彩夺目;有一种修养,跨越二十个世纪的血雨腥风仍旧熠熠生辉;有一种美德,贯穿无数个日夜的浮沉更替依旧璀璨耀眼!它,就是尊重。
中国,一个礼仪之邦,人们相处讲究以礼相待,其核心就是尊重他人。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说的就是尊重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重他的道理。翻开历史的一页页,我们看到信陵君尊重侯生虚左亲迎而救赵成功,李广尊重部下同甘共苦而名垂青史,刘备尊重孔明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无不为我们阐释了尊重他人的重要,中国文明的大厦正是在尊重的基石上巍然屹立。尊重别人,不仅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体现。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一次在戏院演出时,一曲下来,观众热情鼓掌大声叫好,却有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摇着头,连说:“不好,不好!”他想:“老人说不好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他卸下戏装,走下台来,恭恭敬敬地把老人请上后台,敬上一杯热茶,细声寻问缘由。正是他这种谦虚好问、尊重别人的道德修养,才成就了这位艺术大师的辉煌事业。
尊重他人,其实并不难,有时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善意的笑容,一句真诚的祝愿,都会在他人心中产生美好的印象,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喜悦。尊重他人犹如送人玫瑰,而自己手上也沾满了余香。
山自重,不失其威峻;海自重,不失其雄浑;人自重,才不失为一个真正的人。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是可敬可佩的。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有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他们维护自尊,小则捍卫了自己的名誉,大则捍卫了整个国家的尊严。而缺乏自尊的人则是可耻可悲的,正如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所说,人假使没有自尊心,那就会一文不值。的确,试看历史上那些奸诈小人,哪一个不是把自尊丢到一边,再肆意践踏,最后遗臭万年?因此,先有自尊,才能拥有他人的尊重,才能立足于当今,才能无愧于天地,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心中播种自尊的种子,收获来自他人的尊重的芬芳。
自尊的力量,足以使人们忘却低小与卑微,站在另一个高度,以全新的目光审视自己,从而发掘自己,走向辉煌。当财大气粗的罗切斯特以庄园主人的身份向做家庭教师其貌不扬的简•爱大呼“我有权蔑视你”时,坚强的简•爱打出了自尊的旗帜:“你以为我低微、矮小、平凡、不美,难道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在经过坟墓到达上帝面前时我们都是平等的!”于是简•爱获得了罗切斯特由衷的敬佩与爱慕,难道这不是自尊的力量吗?
人与人之间,因为尊重而交往,国之国之间,因为尊重而合作。凡事以尊为先,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这优良的传统在一代又一代人手上交接,让尊重之花开满世间,让礼仪之风吹遍华夏,让我们永远铭记——尊己尊人。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文章论点鲜明,开篇就以一组排比亮出观点,很有气势,接着紧扣论点,按尊人尊己的顺序分两部分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在论证过程中,作者用事实说话,材料丰富,事例典型,有历史典故,有名著人物,有艺术大家,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显示了作者丰厚的阅读储备,再加上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文章理据充实,分析透彻,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实战演练三
远和近
题目展示
王勃高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心心相印,虽远亦近;顾城说“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两个貌合神离的人,即便同在一个屋檐下,也会心隔天涯,虽近亦远……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以“远和近”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引擎
一、解题
根据材料,话题谈的“远和近”,应该指的是人际关系这个范畴,如果不慎,叙议成“美国在地球那一边,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成了‘咫尺’,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之类,那就偏离了话题。话题作文是个筐,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装;让你打乒乓球,你就甭去踢足球。
“远”“近”本是一个空间概念,一旦用在心理感觉上也许就与空间事实大相径庭了。人和人之间,有时表面上很“远”,其实很“近”;而有些时候呢,表面上很“近”,其实很“远”。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种现实与心理的极大反差呢?找准了原因其实就为文章确定了方向和主旨。不妨把构思的过程变成一个求解的过程,只不过求解的方式多样化而已。或者通过故事来揭示你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或者直接正反议论,探究原因,抑或用含蓄的象征手法阐释哲理。殊途同归,无非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才能心灵交融,彼此猜疑,以私利为重,只能筑成层层壁垒,空添许多“咫尺天涯”的憾事!下面事例可提供思考:1.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热心人关心着鳏寡孤独的老人。他们之间,原本素不相识,甚至相隔千里,既无血缘关系,也不是组织的委派、分内的工作,“远”得很!可是偏偏多少年如一日,视他们为亲人,省吃俭用,缝补浆洗,捧茶端饭,甚至砸锅卖铁为老人治病,比子女还亲,比子女还“近”。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社会效果?
2.(1)同处一片蓝天下,同在一爿屋檐中,按说应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可是,我们与亲人、朋友、老师、同学是不是有点“远”甚至隔膜了?我们与同学关系有点僵,难道问题都出在对方?是不是我们过分炫耀了靓丽、富裕、成绩的优秀?是不是我们有些冷漠该伸援手而没伸?是不是我们没有讲究沟通艺术未能良药甜口利于病?对此我们又该怎么办?(2)社会生活中,有不少现象令我们痛心。或为了遗产,兄弟大打出手,反目成仇;或子女不孝,父母沿街乞讨;邻里之间,空间距离倒是很“近”,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是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对门邻居家的小孩蹲在门前号啕大哭,可能父亲出差母亲在外打麻将,他倒好,得意洋洋吹着口哨给号啕大哭的小孩作伴奏……邻里之间多“远”啊!
二、写法
写散文,我有如下建议:①精心选择感人事例;既可以叙述一件事,也可以叙述几件事而以某一件事为主;既可以虚构,也可以依据实事而融入想象、联想。②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以防行文呈现出直线化的呆滞。
写议论文,我的建议如下:①从古今亲人、邻里、官民、师生、同学等等之间的关系入手,选择典型的事例,叙说虽“近”实 “远”或虽“远”实 “近”;进而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形成的结果;最后或批评或礼赞,归结全文。但这种文章牵涉的范围太广,不易驾驭,写出来比较空泛。从一两件同类型的小事入手,分析前因后果,容易鞭辟入里。②注意论据的典型;本论部分可以对比论证为主。
散文中的议论与抒情,议论文中的观点,都要紧紧扣住原材料而生发。散文中的抒情,要真挚,不要“矫情”、不要“煽情”、不要“伪圣化”,诸如“如此冷漠,怎么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呢”,“让人间遍种关爱之花吧,因为大同社会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为唤回人间的温暖,我们应该不惜生命”;散文中的议论、议论文中的观点,要走向深刻。“距离是长度,信任是方式”,“ 拉近人心的距离”,“亲人间有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打出手,更为可怕的是一心置对方于死地”等都是挺有见地的观点。
从古代说到外国,我们能够纵横捭阖,当然不错;但是,如果我们不把重点放在中国与今天,那就是隔山打牛,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了。
三、参考题目
(1)天涯成咫尺
(2)两颗心的距离
(3)相煎何太急
(4)如此大打出手为那般
素材仓库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4.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5.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生死相依》)
6.人心的距离是有形也是无形,它可以是一个圆,兜兜转转之后,又回到了起点,回到了零距离;它可以是两条交叉线,从远方逐渐走近,相遇的一刻碰出了耀眼的火花,却转瞬即逝,然后越走越远,不再重逢;它又可以是两条平行线,无论时光流逝多久,永远保持着不远也不近的距离。什么距离才是最适合呢?如何保持最适合的距离呢?总是无法说得清道得明。(《人心的距离》)
7.我喜欢的交通工具是火车,每次路程上总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年龄有大有小,职业也不尽相同,总是让我有不同的收获。收获了见识,也收获了幸福。喜欢那个跑来让我代劳做各种事情的小朋友,比如说是开可乐瓶,每次都是很礼貌的说谢谢哥哥,还很开心的跳舞给我们看。喜欢那次遇到那位武大的教授,和他一路交流学生和老师的各种看法,既有赞同也有分歧。更喜欢那位向我借CD的邻铺老乡,从一开始他一口流利的武汉话误会他的产地到我接一个电话后用温州方言来交谈的变化。(《幸福的距离》)
8.爱情如花,友情也如花,那娇弱艳丽的花朵,需要细心的呵护才能开得持久,它却往往容不下有时仅仅是一次的伤害便瞬间凋零,空盈泪眼看着一地落花缤纷,寻之已无觅处。(《人心的距离》)
9.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级工程师姜迅生从1975年开始,30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总量达30000毫升。2003年,参与创办了“希望大地助学工作室”。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资助儿童300多名。他本人捐资4万多元。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但是,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手帮一把,你会感受到最大的幸福。”姜迅生在用一生诠释这句话。(《人民政协报》2006年10月14日)
10.日前,深圳中学初中部举行“心系贵州山区,援助贫困学生”助困献爱心捐款活动。全校1800多名学生积极响应,在短短一个多小时时间里捐款达2万余元。(《深圳特区报》2006年2月2日)
佳作赏析
邻居
一对夫妇乔迁新居,不巧,第一夜就停电,室内室外,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这时,对门的小女孩匆忙跑过来问:“阿姨,您有蜡烛吗?”“没有”,少妇冷冷地答道,“轰”的一声便把铁门关上,“真是的,我们刚搬进来就串门借东西!喂,以后得谨慎点,听见了吗?”过了一会儿,门铃又响了,少妇开门一看,又是邻居的小女孩!“阿姨,妈妈让我送一根蜡烛给您!”说完微笑着将蜡烛递给少妇……这是前几年中央广播电台播出的一个故事。每每想起这个故事,我都被小女孩的那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深深地感动着。
一种莫名的惆怅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我们今天的人们都怎么了?走在大街上,害怕“飞车党”;进了菜市场,担心缺斤两。楼上楼下甚至对门,常常是老死不相往来: “囚居”在家中,进门后防盗窃门“砰”地一声响,出门后防盗窃门“砰”地一声响,末了拉拉推推好几回;听见门铃响,蹑手蹑脚地先从“猫眼”窥视,谁?干吗?……警觉得像个睡着了还睁着一只眼睛的犹太人。
人与人之间如此互不信任,心与心隔得那么远!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拄杖无时夜扣门”、“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些美好,几乎都荡然无存了。
在广东开平侨乡广袤的田野上,一座座中西合璧的碉楼形成了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清末民初,开平贼匪猖獗,生活富裕的归侨或侨胞成了其主要抢夺对象。为了防贼抗匪,侨胞纷纷捐资寄回家乡兴建碉楼。从建材上看,早期是泥墙楼,中期是青砖楼,最后是钢筋水泥楼,越来越坚固……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望台、探照灯、警报器、枪械等。
再过若干年,也许不少人家都要修建这样的碉楼,只不过顶层四面没有枪眼,楼顶没有枪械罢了!
是富了家里有许多钱财?是传统美德在逐渐丧失,还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不法分子多了?人心惟危,有这么可怕?是不是我们多虑了……
我们的小村,人们的相处要和谐得多。有事没事,都喜欢串串门,天南地北地侃大山,大大咧咧捧起个海碗喝粗茶,仿佛在自己家似的。农忙时节,今天东家帮西家割稻子,明儿西家帮东家挑粮食。逢年过节,我家做粽子,忘不了给邻送上几串;邻居做糍粑,少不了端来一海碗。
我向往着考上大学,我向往着在城市生活……想起张学友的歌,“静静默默望着陌生的背面,心中所想原来离我多么的远,像天涯那一端没法行前一寸”,心里有几分伤感。
【教师点评】作者写邻居之间地理位置上的“近”,反映的是心灵之间的“远”,紧紧扣住了话题。全文围绕“邻居”展开叙述议论,紧紧扣住文题,而且线索明晰。素材比较新颖,有些“陌生化”,易于抓住读者。林非先生说,散文的生命在于情感与哲理。倒数第三段的“理”,并不浅薄;倒数第一段的“情”,相当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