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高三写人1000字
2017-09-05

我是平凡日子里的普通人,随性地生活着,性格在无数的起落沉浮中趋于平和。爱憎分明,做事不苟且。

一生不过数十载,真正可以称作“我的时间”的岁月着实短暂。如何让“我的时间”变得更有意义,是个一直在延续也必将永远延续下去的话题。

面对这一问题,有些人反求内心,以自我人格的完善成就生命的意义;有些人积极入世,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实现人生价值,有些人深入自然,在与大自然纯朴而深刻的生之共鸣中得到最震撼的生命美感……

我想,无论人们以怎样的形式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有一点是必须要做到的,那就是“做自己”。“我的时间”是那样的短暂而宝贵,怎能浪费在过别人的人生之上?在我们人生的某个特定阶段之中,我们也许会向某个特定的人学习。但这种学习只可作为一种借鉴,让他人的故事与智慧成为丰富我们的时间的材料。若一味地模仿,失去了自我,我们便已与成功渐行渐远了。

贝多芬自幼被父亲强迫着成为莫扎特一般的音乐神童,但最终成就他音乐上的高峰的,却并非童年那不堪回首的模仿他人的经历,而是那与莫扎特截然不同的用音乐谱写生命强音的只属于贝多芬自己的时间。若他一味地模仿莫扎特,做一个以乐式美取胜的音乐家,想必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了吧。既然是“我的时间”,就应当有“我的用法”,当你一心想要复制他人成功的时候,便已走入无法超越前人的失败的困境之中了。唯有“做自己”才能够创造新的只属于自己的成功,才能把“我的时间”变得更有意义。

“做自己”并不仅仅意味着站在人生节点之上作出的选择,更意味着对当初选择执着无悔的坚持。当我们选择了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就意味着我们要面对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在冰冷的现实面前,“做自己”并不容易。

王菲在歌中唱道:“还有什么值得歇斯底里,对什么东西死心塌地?”她所唱的不正是现实那冷冰冰的规尺把我们框得理性至上,放弃“做自己”的悲哀吗?而我们大多数人,有没有在自己的时间里做别人的事的经历?

能把握自己的时间的人在外人眼中总显得有些痴狂,他们丝毫不妥协于现实,用自己的方法过着自己的时间,不计得失,只求问心无愧,而往往被现实伤得很深。但正如程蝶衣所说,“不疯魔不成活”,能为自己的选择而痴狂不正是自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真正活过的最好证据吗?再看王羲之为字而痴,梵高为画而狂,布克哈特沉浸在自己关于历史的独特沉思之中难以自拔……现实亦告诉我们,那些真正拥有“我的时间”的人们往往痴心到底而柳暗花明,成就了属于自己的高峰。

四季更替,物换星移,在我之前悠悠千载已逝,多少雄才青山东流去,多少字墨被历史风化。但我的时间仍在继续,便还有我的时代等我开启。我愿坚定地选择“做自己”,为我的时间而痴迷,以几十载白驹过隙不负生命等待千年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