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那黑色的字,描述着远古的盛况;那黑色的字,在闪耀着不知名的光芒;那黑色的字,在诉说着什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朝的词人苏轼举杯邀月遥寄。自古文人墨客皆爱在中秋之时感叹着自己的哀怨和愁思。同时,也寄托着无数的欢乐和笑声,不然怎么会有流传下来的节日庆典呢?
每当我看着书上描写的热闹,我的脑海里便渐渐浮现出这样的一幅场景:在古时缀满星星的夜空下,是一片灯火通明的景色,几个穿着红衣的小孩儿,调皮的在人群里穿来穿去。一边手拿着糖葫芦串,一边回头张望着“爸爸妈妈”。小贩的叫卖声与熙熙攘攘的人群融合在一起,好不热闹;花纹多样的孔明灯上写满着谜语。各家公子小姐都纷纷望着那孔明灯,许下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如此美丽的场景,我此生若能遇见一回也无憾了。
可现实跟想象一比,我不禁感叹。虽说现实和梦想总有些距离,但我还有一个感叹的原因。在前一阵子的中秋节时,冷冷清清,好像平时一般,我没看到有多少人买月饼。那一天,夜,是凄冷的。再说,外国的节日圣诞节时,各家各户倒是热闹起来了。各个窗店中挂满了鲜红的圣诞树帽,门口也摆着两颗圣诞树,书上缀满了各种饰品。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似乎这就是他们原本要过的节日。
对于洋节的流入,我并不反对,毕竟,那边的文化流入进来对我们来说并不全是害处,这是两地文化碰撞交流的表象。它有利于我们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也丰富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可是,坏就坏在传统节日似乎被人们遗忘了,如今的它,早已不活跃于现实中。
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文化源远流长,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竟在担心它的安危,好像它就似流水中被我捧着的桃花,一个不小心,便会离我们远去。我们如今只能在干巴巴的黑色文字中见到它原本而又神秘的容颜。我们若想看到它,竟只能到书本中去寻找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