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九年级演讲稿1000字
2016-09-04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让节俭成为习惯”。

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就相应而生,节俭就成了人们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节俭是什么?节俭是指生活俭省,有节制,节俭是一种美德,它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

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很多,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一碗粥饭,当想来之不易;半根丝线,常记织得艰难,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节俭,因为一粥一饭、半丝半缕凝聚了珍贵的自然资源、宝贵的劳动成本和艰辛的科学积淀。

我们先回顾科学家做的辛勤探索。将空气的氮固定,将其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营养元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此过程简称“向空气要氮肥”,这是化学科学承担的社会担当、科学使命和人类责任。“工业合成氨”是消除饥饿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中国基本摆脱了饥饿,除了感谢合成氨反应,更要感谢我国科学家袁隆平,他发明了杂交水稻技术养活了中国,但你知道吗?科学家袁隆平是用一生光阴在农田研究水稻,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是对他最好的写照!一粥一饭凝聚了多少科学家多少的青春、健康和智慧?我们在享受人类物质文明的成果,要做到物尽其用,怎么能够随意浪费呢?

我们再放眼世界。根据世界银行保守的估计,目前全世界75%以上的人口只能勉强吃饱饭,近5亿人口严重营养不良,全世界每年有41000儿童死于饥饿和有关疾病,第三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报告表明,预期人类寿命在下降,婴儿死亡率上升,经常发生饥荒。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出:“饥饿是对人的尊严的侮辱和践踏。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国家、地区和国际性的紧急措施来消除饥饿。”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要倡导国际视野,以人类的普世情怀善待、善用半丝半缕。

最后来看看我们的校园,浪费的现象常有发生。人走了,教室的灯依然亮——这是长明灯;人走了,水龙头的水依在流——这是长流水;白胖胖的馒头只缺一个小角就丢了,半新半旧的校服孤零零地躺在操场上无人领,只写了几页的练习簿在垃圾箱中飞舞。学军学子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也是地球村的公民,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节俭物质、节俭能源的好习惯,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成为学习生活的座右铭。

苏格拉底有一次到市场上去转,面对琳琅满目的奢侈商品,他惊异地说道:“这个世界里,我不需要的东西竟然是如此之多。”哲人也许在告诉我们:节俭是一种选择,是一种信念,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价值标准,让节俭成为学军学校的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