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国的老照片,黑白灰的色调勾勒出一张张棱角分明的脸。时间的光影在其上温柔地流转,目光所及,尽是那个时代、那种文人气息的质感。
黑、白、灰,多么经典的色彩!
友人去英国游玩,回来后告诉我一个奇闻。一日,她在地铁口被一位摩登女郎的粉红裙子吸引,同行的詹姆士太太却很不屑地撇了撇嘴:“这种颜色的衣服,也只有这样的女人才会穿!”那时友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英国的贵族太太小姐们偏爱朴素暗淡的服饰。
虽然我并不完全同意詹姆士太太对鲜艳色彩的看法,但在英国人眼中,黑白灰象征高贵典雅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三种自带高贵光环的色彩包裹在那些或举止优雅,或自命不凡的人身上,使他们那种出众的气质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并挥洒得淋漓尽致。
黑、白、灰,究竟高贵在哪里?
有人说,黑、白、灰真是太单调了。比起那些“风情万种”的色彩,黑、白、灰仿佛宫廷里失宠的女子,只能与寂寞清冷做伴。可我却认为,单调或许是这三种色彩不为部分人所喜爱的原因之一,但它也是“高贵”所不可或缺的元素。表面看来,单调似乎有几分绝情,实则是一种洗尽铅华、本色尽显的纯净。
因为本色,所以高贵。
我想,若要我绘鲁迅,他定是黑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他仿佛是一架战斗机,在黑暗中前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种如钢铁般坚硬顽强的精神、正直无畏的人格,只有黑色堪配,也只有鲁迅堪配黑色。
郑思肖的底色一定是白色。自从南宋灭亡,“孤臣”郑思肖仿佛成了一个弃儿,再也无法回到“母亲”的怀抱。从此,他画中之兰皆无根。白色,既真实地反映出他内心的空虚与绝望,又将这份高贵而深入骨髓的民族气节凸显。掬一捧月光清凉如水,抚慰我心;饮一口清酒滚烫如火,畅快淋漓。茫茫大地真干净,君子之风世永记。
那一抹灰,给谁呢?我想起了王维。黑白相融即为灰,恰如王维在两个世界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年少得志的白衣少年,终有彻底认清官场黑暗的一天。是委曲求全,还是飘然远去?王维实在难以抉择。最终,他在“大隐”与“小隐”之间取了个折中的法子——“中隐”。他往来于官场与辋川。辋川的清丽是他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而官场的黑暗又使他更加立体与完整。我以为,他是真正的赢家,也是真正的智者,他的做法彰显了中庸之道,这亦是君子之道。
若说将黑、白、灰巧妙地融为一体,非水墨画莫属:墨浓即黑,墨淡即灰,无墨即白。这恰恰是中国人的精神:浓淡相宜,尽显我之本色;恰到好处的留白,就是智慧之所在。我们不必苛求事事圆满,知足常乐是人生的最佳状态。
若世界全是黑白灰,不免过于沉静内敛;若世界没有黑白灰,又不免过于喧闹浮躁。
我愿居于闹市,仍守灵魂之本色。
黑色是勇士,白色是隐士,灰色是智者。人生三色——黑、白、灰,你要选哪一种?